第十八章 《西游记》(1/2)
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成书时间:明朝中叶
类别:小说
内容导读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公元629年,唐朝僧人玄奘违反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偷渡出关,只身赴印度学习佛教教义。经过16年,在*4年回国,并向唐太宗写信汇报了情况。唐太宗下诏让他口述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辩机由此写出《大唐西域记》。在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弘扬师傅的业绩,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这被认为是《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开端。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厚。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