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曲》(1/2)
作者:但丁(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在年幼时,双亲去世,他那个时代的主要教育是文学、哲学及作文。但丁最初的写诗经验源于爱情,对他的初恋情人——贝雅特里奇的爱慕,成为但丁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诗作的泉源。但丁35岁时,担任佛罗伦斯行政长官,当时派系斗争激烈,最终但丁被迫离开,从此,但丁无缘再回佛罗伦萨。1321年,但丁在拉温那逝世。
成书时间:*7-1321
类别:长诗
内容导读
《神曲》(*7-1321)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创作的一部长诗,是诗人的代表作。正是由于对政治生活的极大的热情,诗人才会写出这样反映着诗人强烈的政治倾向的作品。
《神曲》的创作是在但丁深刻地体会到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后,特别是黑、白党争之后的有感而发,是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的。他反映在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如那些教会的教皇、主教和教士,凶悍的封建统治者,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者等等。《神曲》的创作历时14年,是诗人最具匠心的作品,《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由143行三行连环韵体诗共一百首歌组成。第一部*8年完成,三十四歌(含序歌);第二部1313年完成,三十三歌;第三部1321年完成,三十三歌。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