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曲》(2/2)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未世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千变万化,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写得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感情、内心经验以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神曲》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人生,政治,社会,道德,爱情,宗教等的看法,试图解决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问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世纪文化、哲学及艺术的综合,同时是近代文学的序曲。虽然诗人的世界观受到中世纪宗教哲学很大影响,然而因其生活在新兴资本主义城市里,新的事物,新的环境也影响了他,古代学术的研究丰富了他的写作技巧,他的作品相应地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社会方面的矛盾。他对于人智的尊重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观点,他对于教会制度的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前奏曲,他对科学给予最高的评价,对社会恶德给予尖锐的批评。这些都反映出近代思想的萌芽,特别是他对人民语言的重视和诗歌上的新的技巧,对后来的文学有很大的启发性。
但丁已经走了,但“的天才超越时空出现在任何时代”,他留下了《神曲》,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一种探索。他可以超越任何时代,与我们对话。
相关链接
但丁与屈原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说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从两位诗人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发,忧国忧民痴心不改的角度看,这种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对意大利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渐将自己的命运融合于对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