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甫复起:董卓养寇成空(1/2)
韩遂本来已经很牛了,再加上马腾这个超级牛人,西凉叛军那是如虎添翼,史载“寇掠三辅”,那是侵掠到了长安周边地区,那里可是西汉王朝的都城所在啊!
这从侧面印证了我的判断,黄巾起义虽然影响很大,但对汉朝的直接威胁并不太大,甚至连韩遂、马腾的叛乱也比不上。
叛军势大,这时候朝廷也感觉到张温不行了,免了张温的三公太尉之职。
这时候替代张温为太温的是另外一个人:崔烈。
这个崔烈我们前面有提到过,他的司徒的职位就是花钱买的;而且这个崔烈的太尉也没当太久,大概半年左右,到了这年冬季的十一月,崔烈的太尉之职被曹操的爸爸也就是曹嵩花万金买去了。
我们从这里的人事任免上可以看到,连续三位的太尉都是花钱买官,那我们就不难看出,三公之中是花钱所买所占的比重有多恐怖了。
叛军相继而起,可是朝廷官员的任命还是花钱所买,加上太监、外戚用事,可以说,东汉朝廷灭亡的征兆已经非常明显了。
事情到了公元188年的十一月份,王国,也就是韩遂、马腾叛军已经包围了陈仓,也就是陕西宝鸡一带。
只从几个成语就知道陈仓宝鸡一带的战略位置是多么重要,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有三个军级以上单位。
有人说像宝鸡这样的城市在全国不超过十个,比如,保定-----北京的南大门。宝鸡可以说是大西北进入内陆的门户,是整个北方进入云贵川的门户。
宝鸡的重要还因为渭河,古时渭河比现在要宽得多,不过,渭河到了宝鸡,河道突然变宽,水流因此平缓,据说韩信就是用木棍绑扎瓦罐做成筏子渡河的。
叛军包围了如此军事重镇,朝廷也急了,这时起用了两个重量级的名将,第一位:皇甫嵩,这时候又重新拜他为左将军,而这个左将军位是曾经因为得罪宦官被剥夺的;第二位,就是我们此时的主人公董卓,他这次不得了,被封了前将军,官位比皇甫嵩还高,不过此时仍然的官兵副将,屈居皇甫嵩之下。
看到历史这段记载,让人不由是长叹一口气。
因为这个阵容一点都不新鲜,在边章、韩遂起事的时候,就是这老哥俩去平乱的,没想到折腾了四五年,又回到了原点,在这之中,主将换了几位,皇甫嵩赋闲了几年,只有一个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那就是董卓。
他从边章、韩遂起事前的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一直升到前将军,但是考察他的战功,虽然也有,但是似乎也不是太显赫,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董卓和朝廷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段颎和袁氏家族有联系,所以能一直升官,甚至官衔还在皇甫嵩之上。
这次出兵,董卓似乎很有信心,向皇甫嵩建议,陈仓现在很危急,我们赶快去救陈仓吧。
皇甫嵩到底是名将,开始时似乎是发挥失常,现在官复原职,证明还是很有水准的,他把董卓教训了一顿:“不对,百战百胜不是水平,一仗不打就能打败敌人,那才是本事。陈仓虽然很小,但是城墙很坚固,叛军不一定能打得下。王国(包含韩遂、马腾)虽然很强大,但是如果久攻陈仓不下,军队就会疲惫,趁他疲惫时我们再攻击,那就可以大获全胜,根本不用去救!”
事情似乎都在皇甫嵩的掌握之中,王国叛军围攻陈仓八十多天,居然是没有攻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