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登高一呼:诸侯貌合神离(1/2)
关于臧洪为什么能当上代盟主,史书里虽然讲明了原因,但是很简略,《三国志·臧洪传》记载:
(张)邈即引见(臧)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
这里说得很明白,是因为在盟誓的时候,各个州郡的刺史和太守都互相推让,不敢担当盟主大位,然后就一起推举臧洪做主持人。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这些诸侯的脑子都锈了吗?为什么放着当领袖的机会不上,最后让臧洪这样一匹黑马成就也代盟主的大位呢?
当时会盟的各路诸侯,甚至还有曹操、袁术这样的猛人在,当然不可能脑子都锈了。
那么惟一的原因就是,这里面暗藏了一种很古老的生存哲学。
往远处说,刘邦在起兵的时候地位比萧何、曹参都低,可是萧何、曹参都不敢当老大,愣让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当了老大,成就了千古一帝。
再往近处说,辛亥革命的时候,熊秉坤等人也死活不敢当老大,结果把大位拱手让给黎元洪,可是黎元洪还是不敢当头,最后是被逼起.义。
就是我前文写过的边章、韩遂、马腾叛.乱,他们也一直没敢自己做老大,先是弄了一个王国出来,后来又找到阎忠,不到山穷水尽,就不愿意自己出头。
其实说到底,他们最害怕的都是一件事:枪打出头鸟。
关东十三路诸侯反董,他们表面上说得大义凛然,仿佛董卓真的是十恶不赦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但是当时事实的情况却是天子还在董卓身边,而董卓在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和代言人,他们打董卓就相当于进攻皇帝。
如果事情成功了,把董卓杀了还好,如果没有成功,他们起事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诛九族和永世不得超生。
所以别看一帮诸侯咋呼咋呼的,真的到了生死考验关头,马上就见出了高下。
这些诸候不敢动,自然有人敢动,这个人就是臧洪。
《三国志·臧洪传》记载:
(臧)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暞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艺高人胆大,臧洪以一个小小的功曹身份竟然真的登上了盟主的宝座,亲手开启了关东诸侯反董的大旗。
而且臧洪的代盟主做得极为成功,用史书的原文就是“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真是臧洪登高一呼,应者百万,在这一刻,臧洪站在高坛下,环视着自己率领的各路诸侯,誓师反董,我想臧洪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想以身报国,与董卓大军决一死战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臧洪站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点,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便突然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位很复杂,但也担当得起英雄称号的人:项羽。
我们且来看下面这段《史记·项羽本记》中关于巨鹿之战的记载: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在汉朝建立之前,正是项羽这样一位超世英雄,做到了让天下诸侯伏首听命的高度,而时间过去了近四百年之后,又有一个英雄几乎达到了项羽的高度,这个人既不是统一中原的曹操,也不是《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的刘备,却是很多人极易忽略的臧洪。
难道就凭这一点,臧洪的勇气和血气不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吗?!
而且和项羽相比,臧洪甚至连一路诸侯都不上,只是张超的部下,可是都能登坛统领诸军主持会盟,其实力可能有逊于霸王,但是其勇气,在我认为,比西楚霸王也相差无已。
但事实证明,登坛主盟是臧洪人生最辉煌的一刻,却还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或者说,最让历史难忘的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