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祸从天降:陶谦坐失徐州(1/2)
陶谦答应了,因为现在除了这样他还能怎样呢?
于是陶谦派赵昱为使者前去长安和李傕、郭汜讲和,李傕、郭汜也乐得再交接一个盟友,于是让汉献帝下旨拜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
不仅如此,朝廷还加封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陶谦达到了他一生中的辉煌顶点。
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陶谦也是如此,他在最辉煌的日子里很快便遇到几件烦心事,这些烦心事不但让他名声受损,还最终导致了他的败亡。
最先让陶谦烦心的,是在他刚刚荣升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的时候,就传出了对他不利的政治谣言。
《后汉书·陶谦列传》记载:是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而谦信用非所,刑政不理,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出为广陵太守。曹宏等谗慝小人,谦甚亲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渐乱。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记载: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针对两本史书对陶谦的指责,我想说的是,陶谦作为一个颇有气节的名士,或许对治理地方有一些疏露,事实上陶谦和王允、孔融有点类似,都是很讲究气节,但是军政才能并不突出的人,这样的人做学者的话很不错,但是一旦担当大任就很容易成为杯具,这在王允和孔融身上已经得到了印证,但是这不能说明陶谦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疏忠良亲小人的坏人。
前文也提过,在陶谦组织的“二次会盟”之中,孔融、应邵、郑玄这样的大名士都积极参加,可见陶谦在社会名流中的号召力。
而且就拿《后汉书》和《三国志》所举的赵昱的例子来说,据谢承《后汉书》记载,陶谦对赵昱是下足了功夫,先是重用他为别驾从事,但是赵昱耍起了名士气节,以生病了为理由不出来做官。
陶谦没有气馁,继续派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去请,赵昱却还是不给面子。
陶谦无奈,只好派人对赵昱说,你要再不来当官,我就要治你的罪了,于是赵昱这才到陶谦的幕府中为官。
赵昱一来,陶谦就让他做治中从事这样的高级署官,而且他一劝陶谦和李傕、郭汜讲和,陶谦就答应了,并且直接派赵昱为使者出使长安。
陶谦三请赵昱,几乎和刘备请诸葛亮时的“三顾茅芦”也差不多了,如果说这还不叫重用,请问什么是重用?!
而且两本史书还拿赵昱被封为广陵太守作为陶谦疏远赵昱的理由。
这个理由在我看来,其实也是相当牵强。
道理很简单,赵昱从一个治中从事升为广陵太守,其实是高升了,而不是被疏远了。
要知道,治中从事虽然是刺史府中的最高级别署官,但是毕竟是副职,而广陵太守,则是二千石的地方最高一级长官,如果个人能耐大的话,一个太守就能称一方小诸侯,大家还能记得孙坚当参军时都寂寂无名,可是一被封为长沙太守,立刻就鸡变凤凰成了赫赫有名的江东猛虎。
所以说,赵昱能被封为广陵太守,其实自己早躲在被窝里偷着乐了,根本谈不上被陶谦疏远。
如果诸位还有疑问,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件事。
在后来吕布占据了徐州,派陈登为使者去和曹操交接,结果曹操封了陈登的爸爸陈珪秩中二千石,并封陈登为广陵太守。吕布知道此事后是勃然大怒,拔戟就砍桌子,说曹操对他还没什么封赏,倒重用了陈登父子,结果陈登说出了什么养吕布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的寓言,吕布才悻然作罢。
从吕布如此看重广陵太守这个职位,就知道一郡太守是怎样的高官重爵了。
而且话再说回来,即使赵昱是被陶谦疏远,但是他被封为广陵太守,也不是陶谦的主意,而是朝廷的主意,也就是李傕和郭汜二人的主意。
李傕和郭汜为什么要如此提拔陶谦手下的赵昱和王朗呢?
不知道。
又是否有扶植赵昱和王朗来架空陶谦的意图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