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祖武帝之冤案(1/2)
就在狩猎回宫后的第七天,天台明发了两道诏令。一道诏令的主要内容是:负责礼仪、祭祀、历法、乐舞、狩猎的春官府受到了申斥,主管此次狩猎的春官府司宗大夫王端因失察之罪被革职,保留爵位,回家听用。负责军政﹑军备﹑宿卫等事务的夏官府也受到申斥,掌管禁军六率的左右武伯大夫都被罢免了爵位和官职,废为庶民。随驾狩猎的六率之骁骑率左右上士因玩忽职守、护驾不利被判死罪,立即处斩。
另一道诏令则表彰了天官府,奖掖了负责宫廷侍卫的左右宫伯大夫;燕骏因忠勇无畏进为五命,封奉骑都尉;千金公主宇文芳护驾辑凶有功,赏赐千金、帛万匹,侍女十人、太监十人;杨广因舍身救驾,赏赐千金、帛万匹,御马十匹。
我急忙召集了燕骏和小末,在书房里坐定关上门后,我却突然想笑。一个是武功卓绝却手里没有兵的保镖,一个是聪明伶俐却无权无势的小太监,一个是有二十一世纪的头脑却毫无宫廷生活经验、缺乏社会背景知识并被虚设的小皇帝,俨然就是三个臭皮匠,真的能成为一个诸葛亮吗?可现在我不依赖他们,以他们为爪牙又能怎么办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吧。
我还没说话,燕骏躬身说:“臣多谢陛下隆恩,不但没有追究臣辑凶不力之罪,还这样擢拔臣下,臣必当恪尽职守,誓死效忠陛下。”
“那是父皇的恩德,不用谢朕啊。”
“陛下,臣有今日全赖陛下眷顾,臣的心里明白。”
我点点头说:“好了,不说这个。看来谋刺案并没调查出最终结果,你们二人对这个处罚的诏令有何看法啊?”
燕骏还是先说了话:“陛下,臣私下以为对春官府这的责罚有点轻了,而对夏官府这边的处罚却重了。”
“哦,为什么这么说?”
“这春官府负责狩猎的各项事宜,猎场安全检查出了那么大的纰漏,刺客潜伏其中竟然毫无察觉,这罪过可是大得很啊。而夏官府管的禁卫军只负责太上皇和陛下的警戒护卫,臣以为虽然无功却也无过。可处罚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虽然熟悉了解了朝廷构架,也大体上清楚各个官位上都是谁,但也仅限于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和一些档案而已,而潜藏的背景和相互利益关系就需要由他们来告诉我了,这至关重要却在文牍名册里是找不到的。
小末接过话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春官府大宗伯是谁啊?是才从中大夫升任上来的郑译!那可是太上皇的心腹。王端呢,也是太上皇做太子时的旧部。再来看夏官府这边,大司马随国公虽然不是王爷们的人,但也不是太上皇嫡系啊。六率左右武伯和骁骑军左右上士这四个人里面,除了皇甫绩,其他三个都是赵王的人,不拿他们开刀拿谁开刀啊?燕头你呀,就是个不懂朝廷格局的愣头青!”
我沉下脸说:“小末,你什么身份,怎么可以这样说燕骏?!”
小末一吐舌头,闭口不语,燕骏却说:“陛下,没关系,臣和小末在一起当差七年了,随便惯了。”
小末说:“是啊,奴才要是个完整的男人,就和燕头他们结拜为五兄弟啦。”
我心想他们能亲如兄弟、齐心协力,是我的福分,便不再说什么了。燕骏问小末道:“皇甫绩当初进过东宫啊,还在卫王之乱时救过太上皇,他应该是太上皇的嫡系,怎么也被废为庶民了?”
“这你就没我清楚啦,皇甫绩在卫王之乱中舍命救护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太上皇,因此才被武帝加封为小宫尹,进了东宫侍奉过太上皇,是太上皇旧部不假,但称为嫡系却未必然。再说了,太上皇要动赵王的人,不能不连他一起撤了,一个换三个,划算啊!”
“父皇为什么要收拾赵王的人啊?”我试探性地问道。
小末一缩头:“这个……这个奴才就不敢妄加揣测了。”
燕骏瞪了小末一眼,厉声说:“你是谁的奴才?陛下的奴才!陛下问话就该据实以奏,有什么可躲闪的?你誓死效忠皇帝陛下吗?!”
小末争辩道:“不誓死效忠皇上,还能效忠谁啊?可太上皇是主上父皇,我等岂可在中间乱说话?”
燕骏说:“太上皇是太上皇,咱们的主上才是当今天子,太上皇即已禅位于主上,主上就该关心过问天下事。而且主上真龙附体,天生超慧,胸怀大志,我等为这样的主上就该尽心竭力、无可瞻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