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私取舍的差距(2/2)
隔了一会,司马泳又说:“陛下也不必为公主担心,冯氏只求脱身,没有伤害的公主的理由,更没有愈加激怒陛下的理由。”
“这个朕知道,也知道你答应她真的放她走,也是为了公主的安全。”
然后我们就一边耐着性子等待着宇文芳回来的消息一边说起了冯小怜其人其事。
三年前的十月,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再次发动旨在灭齐的大规模战争,齐王、陈王、越王和随国公杨坚都直接参与了此次战争。
此时北齐已经没有了斛律光、兰陵王这样的宿将,北周势如破竹直逼晋阳门户平阳城。告急文书驰报到了正在狩猎的齐后主高纬手里,当时身为淑妃的冯小怜却请高纬“更杀一围”,平阳的事让臣子们去管。于是高纬继续陪冯小怜打猎,结果很快他就收到了周军占领平阳的消息,他居然说:“淑妃无恙,败又何妨!”
后来北齐援军源源赶往平阳,宇文邕决定暂避锋芒,只留下一万精兵驻守平阳,其他军队都西撤回国。冯小怜可能认为战争比狩猎更加刺激,便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高纬自然言听计从,于是冯小怜也戎装随行。
北齐兵把平阳城团团围住,一场极为惨烈的城防争夺战开始了,高纬和冯小怜亲临前线观赏。留守平阳的北周大将梁士彦虽然率领有限的士兵拚死坚守,但在北齐兵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下,守军死伤惨重,城垣破损巨大,平阳城已危若累卵。就在平阳即将重返北齐怀抱的时候,攻城的将领却收到了高纬的手敕,勒令他们暂停攻城。原因竟然是冯小怜还没化好妆,赶不及来看破城的盛大场面,故而叫了暂停。好不容易冯小怜的妆画好了,北周城防也加固好了,再攻时齐军疲软而周军振奋,自然是攻不破的了。
冯小怜没看到破城的场面,很不爽,就要求去看城西是圣人遗迹。高纬虽然同意了,但去城西要经过一座桥,桥几乎就在战斗的一线,恐怕城中的弩矢可以射到桥上,他便命人立即到远离战阵的地方搭桥,以便淑妃前往城西。为此就拆掉了很多攻城车、投石机和云梯。
就这样,在高纬和冯小怜如同儿戏般的搅和下,北齐军非但没有夺回平阳,反而被去而复返的北周大军击溃,并一举追至晋阳,北齐的丧钟就在高纬和冯小怜的帮助下正式敲响了。
聊到这里,我禁不住猜想这冯小怜是不是武帝宇文邕派过去的卧底啊!只有这样,她的所作所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否则与弱智脑残无异。
正说话间,小末进来禀报,燕骏已经护送宇文芳在返程的路上了。司马泳听了不由自主站了起来。待小末退出,司马泳才发觉自己有点失态,不太自然地坐下吃西瓜,眼睛还是有点出神。
“先生与朕这个姑姑早就认识了吗?”我有意探问一下他们之间的渊源。
司马泳一愣,随即回答:“哦,是,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京城的赵王府和家父的府邸很近,赵王与家父常有往来,公主也经常一起过来。”
我试探性地说:“先生似乎很牵挂公主的安危啊。”
司马泳面露尴尬之色:“陛下洞见万里,臣也不必对陛下隐瞒什么。三年前,家父曾跟赵王提过亲……”
“哦,为你和公主提亲?”
“是,不过赵王没有应允。”司马泳勉强笑了笑。
我明白了,司马泳早就恋上宇文芳了,只可惜好高骛远的赵王没有**之美。我不无惋惜地说:“当初如果定下这门亲事,姑姑她也不至于被许嫁突厥啊。这也是先生离家游学的重要原因吧?”
“陛下明察秋毫,那也是臣的福缘太浅啊。”
“先生既有此心,朕可以想办法成全你们,突厥那边不一定非要用和亲的办法,也不一定非要让千金公主远嫁嘛。”
司马泳正色道:“陛下,万万不可,突厥击破柔然后便雄踞北地,其实力不可小视。当年汉朝独有天下,尚且和亲匈奴,现在大周尚未统一南国,为天下大计着想,暂时交好突厥更是必由之路。先皇武帝能取得目前的基业,正是因为他迎娶了突厥公主并长年致力于周突盟好,陛下切不可为臣一己之私废了天下大计。况且,千金公主非寻常公主可比,她不但志向高远,而且文武之道也不是那些汉朝公主们可相提并论的,她和亲突厥既是一记**药,也是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