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漂泊海上(1)(1/2)
郑一官听到翻译一席话,心中怦然一动,像黑暗中点燃了火把,心中霎时明亮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人一定有许多故事。想到这里,一官用手支撑身体,半卧半起地问:“请教阁下高姓大名,仙乡何处?”
翻译说:“我乃福建泉州人,姓李名旦,又名李习。小兄弟随便称谓就是。”
“旦兄,依我所见,你应该是读书人啊,是否考取了功名?”一官好奇问道。
李旦见一官身体大有好转,又满心好奇,坐到距他不远的地方,满腹心事的样子,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多年前,安徽徽州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这位少年英雄聪颖过人,任何一本书,不管内容如何渊博艰深,在他手中不出旬日就能背诵如流。世人啧啧称奇,私下议论他将来会高中状元,官拜丞相。于是,许多有名望的大户,都愿意把女儿嫁他作妻子,少年家的门槛都被踏平了。但这位少年,行为十分乖戾,在众人一片赞扬声中,竟然脱去儒服,从此不再踏入书塾半步。
徽州商人遍天下,所以徽州也成为中原及东南诸省商贸繁华之地,那里商贾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端的是热闹非常。这位少年,不再读书后,就跟随一名商人,学习经商之道。俗话说“三年读出一个秀才,但学不来一个商人”,可少年不到两年,就在商界崭露头角,更是通过几次大手笔,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徽州商人。
这在当时以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氛围中,实属大逆不道之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少年竟罢考从商,与那些不入流的小商小贩为伍,确实让许多人大跌眼睛。世人莫不感叹,一棵参天巨树之材,委身商贸行业,无疑自愿坠落,甘作下尘,任人践踏。
少年不以为然,大行违逆之举,率领徽州诸多商人,足迹遍及东南。后在东南大商贾的共同努力下,凑出银两,购船出海,到南洋、支那、日本进行海外贸易。几年后,这位少年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徽州商人的佼佼者。
徽州商人纷纷拜倒他的门下,要他帮助他们拓展海外业务。凡是有所请求,事无大小,他都一一答应,从不拒绝任何人。无形间,这位少年竟然成为徽州商人的代表和翘楚。
当时,朝廷海禁甚严,片帆不准出海。少年甘愿冒杀头危险,以助人为平生乐事,实是侠义之举,所以没有人到官府揭发他,他也乐得逍遥自在。
东南近海一带商人,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损失,常在出海时,备下武器以自保。当时沿海地带多有海盗出没,少年因为读书破万卷,胸中颇有丘壑,善施计谋,并屡次击败海盗,慢慢地在东南商人心目中,就树下赫赫威名。许多沿海商人竟也投在他的门下,听他号令指挥。由是,少年势力大增,天下闻名。
有一年,官府知晓了这智谋超群聪明绝伦的少年,便有意招抚他,使他为朝廷效力,去平靖海盗。少年得到消息,与麾下首领商议,众首领都不愿意从官缉盗,以为现在身居海外,不受律令约束,身处红尘外则更加逍遥自在。
为了不拂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拒绝了朝廷的招抚,但愿意和官府间进行贸易,用来帮助他们从日本、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人手中购买火药枪支,加强官兵的武装力量,这无疑于间接帮助官府缉拿沿海不法的海盗。
官府有位总兵,性阴险,颇狡诈,手段毒辣,使奸计诱使少年购入大量货物,私自鲸吞,却不付给少年等量价值的银两。致使少年身负巨额亏损,一度难以周转,举步维艰。
少年愤而出海,奔赴日本。原来这批货物,主要是从日本商人手中购得。日本商人也因那名总兵使险用计而遭受巨额损失,同时遭受损失的还有荷兰、葡萄牙等外夷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