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1/2)
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
武侠小说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奇幻仙侠、郑证因《鹰爪王》的帮派技击、王度庐《鹤铁五部曲》的男女悲情、白羽《十二金钱镖》的社会综艺、朱贞木《七杀碑》的奇诡推理各具特色,而且文笔功力均不俗,为新派武侠综艺侠情的奠定了基本套路,新旧的简单划分无法割裂前后传承。诚然,文笔繁冗、结构拖沓、思想观念陈旧是旧派武侠弊病,但侠义精神、情节模式、人性真情等等内在的武侠小说特有要素不仅不逊色于后辈作家,甚至犹有过之。新派武侠起于五十年代中期,金庸、梁羽生在香港扛起大旗,起点最早、成就也最高;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三剑客”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以及上官鼎、云中岳、柳残阳、独孤红、慕容美、萧逸等人在宝岛众剑齐出,走出了不同于金、梁的综艺侠情武侠道路,毕竟金庸、梁羽生的才情不是信手拈来的;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古龙另辟蹊径,终于从大武侠的格局走出,带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变革,终可与金庸分庭抗礼,古龙风风靡一时;七八十年代,深受古龙影响的温瑞安,将自己的才情注入武侠,带来了新派武侠诗意化;九十年代,黄易异军突起,以玄幻、修真的因素带来武侠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深受漫画影响的《风云》系列以魔幻、奇幻色彩展示了武侠的多样可能;大陆武侠在网络化时代终于走上前沿,孙晓、凤歌、小椴、沧月、杨叛等人的共同努力,使新武侠在玄幻修真小说大行其道之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看看新派武侠发展历程,大致可以理出这六条脉络,其间交叉、重合、创新是难免,只能说是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
第一脉:金梁天才
金庸,将武侠带进社会主流的一代宗师,其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潜移默化。虽然已近半世纪,仍旧长盛不衰,无论文笔功力、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内涵底蕴至近无人企及,十五部作品好像是挖绝不尽的宝藏。虽然古龙的影响一再冲击,但其还是稳居盟主宝座。《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飞狐外传》还略带草莽气,处江湖之远不忘江山;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建立江湖大格局,已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笑傲江湖》对自由的憧憬、《天龙八部》对命运的感叹、《鹿鼎记》对武侠乃至历史的反讽,彻底把武侠推上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其它的中短篇,《侠客行》、《连城诀》、《雪山飞狐》、《白马啸西风》剑走偏锋,余味无穷;《鸳鸯刀》、《越女剑》因为篇幅过短,更多因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被人们熟知。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所建构的武侠世界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文笔功力相当不俗,诗词歌赋的本领当属第一,奈何既生瑜何生亮,和金庸同时出道注定了其尴尬的地位。究其原因,大概是作品平稳有余、灵动不足,格局甚大、内蕴欠缺,起点较高、突破较小,当然这只是和金庸相比,较之其他名家作品层次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梁羽生努力在建构自己的武侠体系,30多部作品大致都有脉络可循,历史感很强。
义和团系列:《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牛刀小试,可能因为选择的背景缘故,还难以开山立派。
唐系列:《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以安史之乱为时代背景,融入了很多唐传奇故事,颇为不俗;《女帝奇英传》重新演绎武则天,悲剧色彩甚浓。
宋系列:《狂侠天骄魔女》—《武林天骄》—《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以民族斗争为背景,格局甚大,草莽气甚浓,可惜欠缺名篇佳作,略显沉闷。
塞外系列:《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虽也有家国情仇,但江湖味道多了些,人物形象也多元化。
天山系列:最能体现梁羽生水平的系列,以明清为背景,以天山派为主线,名篇佳作甚多。《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封笔之作《武当一剑》水准般般,未出作品《武林三绝》不知真伪。
梁氏武侠,温文尔雅又略带乏味,结构散漫、人物众多、枝节颇多但框架有序。如张丹枫、卓一航此等名士儒雅风采,如云蕾、玉罗刹如此巾帼飒爽英姿,间或金世遗、厉胜男等真性情豪杰等等众多人物刻画的丝丝入扣,没有简单的偶像化、神圣化,多了几分生气、人性。这个江湖有着历史背景的底蕴,给其提升了不少水平。
金庸、梁羽生都是天才,其风格无法复制,就算模仿也很难做到如此典雅凝重、清新脱俗、雅俗共赏。从现在的小椴、凤歌的作品里,隐隐有着他们的影子,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二脉:综艺侠情
台湾武侠一开始就走上了与金庸、梁羽生完全不同的道路,其更多的是受到民国五大家的影响。他们建构的江湖,没有太多的历史背景,而存在于现实之外,类似金庸作品中《笑傲江湖》中的江湖大格局。他们是尴尬的一代,作品占据新派武侠小说大半江山,甚至他们建构的江湖才是大众观念中的江湖,但因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最为人所诟病;他们是不幸的一代,金庸、梁羽生珠玉在前,古龙新派风格一统天下在后,他们始终是配角身份,甚少关注。相较而言,他们反而是最值得研究的一群。
一品: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柳残阳、云中岳、上官鼎、萧逸、独孤红、慕容美。
台湾三剑客是台湾武侠的霸主级人物,司马翎作品的底蕴是最接近一流的,初期《剑神传》系列还处于综艺侠情的阶段,但重视人性的刻画,卓尔不群,可惜结构过于凌乱、文笔驳杂、情感描写不太符合大众胃口。中期《剑海鹰扬》、《纤手驭龙》等作品将前期作品中江湖大一统的格局发展的日趋成熟;《霸海屠龙》、《玉钩斜》等作品又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推理斗智的道路。后期《强人》、《极限》等作品风格又为一变,更多对命运的哲思,结构散漫,情节诡异,应该算是残缺的精品。后来的黄易作品很多司马翎作品的痕迹,对人生的哲思、人物yu望的挣扎与张扬、心理推理斗智以及一些人物的原型,等等。卧龙生的名气绝对三甲之列,大量的盗版书都以他冠名,可见其作品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他的作品致力于江湖大一统格局的设置,开创或者说发扬了很多武侠小说的模式,应该说三剑客前期作品他成就最高。《飞燕惊龙》、《玉钗盟》、《天香飙》绝对的武侠正宗,江湖味道最浓。《天剑绝刀》、《金剑雕翎》虽然没什么突破,但也精彩纷呈。中后期《天龙甲》、《摇花放鹰传》、《飘花令》以女性为主角,淡淡的悲情味道萦绕其中,成就颇高,可惜不被重视。诸葛青云的文笔功力、结构驾驭堪称一流,虽然背景是江湖,但人物骨子里还是还珠楼主式仙侠的味道,场景多设置在名山大川,早期《紫电青霜》堪称佳作。离奇的情节、血腥的场面、人物塑造的模式化影响很大,但相较于司马翎的推理、卧龙生的悲情,诸葛的小说欠缺底蕴,因此过多的自我重复,鲜见佳作。《金手书生》、《咆哮红颜》勉强算是佳作。单论作品质量,与其把诸葛放在一品中,还不如换成司马紫烟。但其更多的价值在于,对还珠的奇幻仙侠一脉继承发扬,风格独具一格。
柳残阳、云中岳为江湖注入了硬朗的气息,不同于大众化的儒雅才子、少年俊侠。柳残阳更多的写黑道枭雄,打斗场景的惨烈很有点暴力美学的味道,大段大段的话剧式旁白配合表qing动作难得的切合人物身份,江湖道义演绎的淋漓尽致。虽然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以暴制暴、争抢斗狠,但行文很简洁有力,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侧重点放在人物刻画,而不是故事情节,在综艺侠情类小说中别开生面。《枭雄》、《生死锤》、《断刃》堪称经典。云中岳可能是老辈作家创作时间最长的了,现在网络上得到很多推崇。作品草莽气多余江湖味,一般写江湖豪客,现实感较强,将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早期的《锋镝情潮》、《绝代枭雄》很是悲壮,不一样的江湖味道,可能就是绿林吧。
上官鼎,三兄弟的组合很是另类,既有别开生面的恢宏架构、又有衔接的生涩漏洞。作品不多,但自立门户,不落俗套,很有点玄门正宗的味道。作品很大气,不是指格局而是底气。《沉沙谷》、《侠骨关》堪称经典。萧逸也是坚持自己风格,行文文雅中带着生涩,感觉在云中岳和卧龙生之间摇摆,现实感较强。值得赞赏的是他的创作态度,很用心的去做。《马鸣风萧萧》、《甘十九妹》堪称佳作。独孤红文笔洗炼,处女作《紫风钗》就出手不俗,作品多以明清为背景,皇宫恩怨牵扯其中,开创了“京味”武侠独具特色。《雍乾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是其代表作。慕容美文雅清新,温情脉脉,情趣不俗。虽然不够大气,但演绎了江湖的温和一脉,作品结构甚少漏洞,重视文笔的技巧。多以翩翩少年平息江湖祸乱为题材,文笔功力不弱于诸葛青云,更多了些轻松愉悦。《风云榜》、《烛影摇红》档次不俗。
单论作品质量,也许司马紫烟、高庸等人不输于这九人;单论影响力,也许陈青云、李凉名气更大。但是综合各类武侠小说的特色,以及对武侠小说创作的贡献,还是选出这九人作为代表。司马翎的推理斗智、卧龙生的传统悲情、诸葛青云的仙侠流韵、上官鼎的雍容大气、萧逸的文艺侠情、柳残阳的铁血江湖、云中岳的草莽武林、独孤红的京味武侠、慕容美的温文尔雅这九大门派共同支撑起台湾综艺侠情武侠的天空。
二品:高庸、司马紫烟、易容、玉翎燕、秦红、孙里鑫
作品质量不逊于九大门派,可惜因为难以另起炉灶,只能屈就其下。高庸的作品部部可观,很有新意,文笔功力不俗,《纸刀》、《天龙卷》、《玉连环》都是精品之作。司马紫烟,清新流畅,既有诸葛青云的故事架构,又有慕容美的飘逸洒脱,《七剑九狐》、《六月飞霜》绝对精品。易容以为卧龙生替笔出名,其构思、文笔甚至凌驾于卧龙生之上,奈何作品太少,但凭借《王者之剑》、《大侠魂》,足以在武侠史上留美名。玉翎燕,作品既有梁羽生的凝重、写实,又有萧逸的侠情、综艺,《千里红线》、《孤剑起风雷》实属精品。秦红作品很有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九龙灯》是难得的佳作。孙里鑫的作品别具一格,怪异又不乏古雅大气,《万里云罗一燕飞》是其代表作。
三品:东方玉、东方英、忆文、墨余生、秋梦痕、萧瑟、雪雁、武林樵子、曹若冰
偶有佳作,但整体格调不高。东方玉的作品质量放在二品有点勉强,放入三品有些可惜。清洁流畅、江湖味道很正宗,《纵鹤擒龙》、《一剑破天骄》可以一观。东方英很会写故事,《河汉三箫》、《烈日飞霜》颇有一气呵成之感。忆文小说颇多新意,《飞羽令》、《*》佳作也。秋梦痕延续还珠楼主海外飞仙一脉,《野火太子》、《苦海飞龙》想象力极为瑰奇。萧瑟作品多有模仿的痕迹,但《碧眼金雕》一书足以让他跻身高手行列。雪雁作品有柳残阳的痕迹,《邪剑魔星》、《风虎云龙》值得一看。曹若冰和东方玉风格差不多,《玉扇神剑》、《鬼眼劫》本属佳构,奈何瑕疵过多。
综艺侠情武侠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派别,也是风格最多样、水平最参差不齐的一群。没有提到的作家还很多,有作品鲜见于大陆的,如独抱搂主、百剑堂主、谷如风;有没多关注的,如伴霞楼主、南湘野叟、鬼谷子;还有作品低劣不值一提的,如公孙梦、应天鱼。在综艺武侠的大潮中,还有三股流变值得关注。一是陈青云为代表喋血江湖的鬼派,多是复仇者形象,喋血滥杀,但却极受欢迎。简单流畅的情节、恩怨情仇的了断似乎与一般的综艺侠情武侠无甚区别,诸葛青云、柳残阳的作品中血腥场面也不少,简单的否定其流行似乎有点草率,毕竟陈青云的作品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因素。二是李凉为代表嬉闹江湖的顽童派,以韦小宝、小鱼儿为原型,诞生了一批精灵古怪、邪得可爱的顽童形象。《杨小邪》实属佳作,文笔流畅、情节幽默、想象丰富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其为人诟病的色情情节描写持怀疑态度,李凉的风格在于诙谐幽默,掺杂色情描写得署名作品是否其真作还有待考察,网上署名作品究竟有几部真品还有待考察。李莫野不是有六部作品就是托其名出版的么。这一派还有个人物和李凉并驾齐驱,祁钰的《秦宝宝》以女顽童形象诙谐江湖,将柳残阳的江湖故事加入女性特有的言情文笔,值得称道。三是独孤残红、沧浪客、阳朔、戊乾等人为代表的大陆武侠,沧浪客、阳朔以续写金庸作品出名《蛟龙惊蛇录》、《九阴九阳》传播甚广。沧浪客独创的《一剑平天下》系列自然悲凉氛围、大气的架构,独孤残红《**一指令》系列营造的江湖故事,戊乾的一系列《传奇》都是颇有新意,但欠缺底蕴,没有摆脱综艺侠情的范畴,有建构江湖的雄心,但模仿痕迹太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