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2/2)
第三脉:古龙新派
如果说金庸是天才,那么古龙就是鬼才,给新派武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是后来的温瑞安、黄易都没能做到的。首先,从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写侠之大者,司马翎、卧龙生众人塑造的人物很难企及,更多的是偶像化、模式化、千人一面,而古龙写侠之风liu,游侠如楚留香、陆小凤、叶开,浪子如胡铁花、郭大路,极富个人浪漫色彩,真情真性。其次,情节结构方面,摆脱了大江湖格局,注入悬疑、推理等因素,注重氛围营造,情节诡奇多变、令人瞠目结舌。第三,行文方面,简洁灵动,多以短句行文故事,加以哲理旁白。第四,武功虚化,更多的氛围、心理的描写。古龙创作大概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初期的《苍穹神剑》《游侠录》等十余部作品,文笔稚嫩,尚不入流,实在和后期作品差距太大。
第二阶段,起自《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作品沿袭综艺侠情的大江湖格局套路,但又颇多创新,至此,古龙已经可以与台湾任何名家一较高下。
第三阶段,古式独有风格成熟期,摆脱大江湖格局,张扬个人风采,楚留香、陆小凤、小李飞刀、萧十一郎等作品以独特的古龙风格奠定了其宗师地位。《七种武器》把江湖演绎得别具一格,《欢乐英雄》将其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血鹦鹉》融入恐怖、悬疑,《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写英雄的无奈、落寞,《猎鹰赌局》探索另外短篇武侠模式,建构起自己的江湖。叹息古龙后期身心俱疲,不少作品多由他人代笔。
没有受古龙影响的很少,但接受其行文变革、情节诡变的多数,领会其内在酒剑精神底蕴的极少,所以,大多只学其形不得其神。龙乘风的《快刀浪子》系列从行文上几乎能以假乱真。黄鹰《沈胜衣》、《天蚕变》、《惊魂六记》系列也属精品,其中篇《风云十七剑》一气呵成、堪称佳作。丁情是古龙的嫡系传人,《那一剑的风情》等作十足的古龙味道。熊沐的《风花雪月》,文笔酷似,情节恶俗。真正能把古龙风格融入自己创作的是另外四个人:于东楼、奇儒、周郎。
于东楼的作品质量比之古龙毫不逊色,《短刀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风格自成一派,可惜作品太少,除了《碧血黄金》的两部,《侠者》只闻其名不见流传。
奇儒,将古龙风格与其佛学底蕴融合,《蝉翼刀》写得很唯美,作品连续能自成一派,可惜自我重复过多,江山和江湖的结构框架,高手友朋的凸现不出主角色彩。
周郎,大陆武侠的后起之秀。《奇兵十七》中篇系列以武器写爱情,文笔优美、情节诡变、构思极佳,可惜《燕歌行》、《横刀万里行》等长篇又回归江湖大格局,水准下滑。
巍琦,《金帖侠盗》模仿楚留香,极尽古龙推理之能事,文笔洗炼,可惜仅有一部作品。
第四脉:温氏才情
温瑞安是个很传奇的人物,才华横溢,命运多变。其实,正规说,他才是将古龙风格发扬光大的人,但其温式风格独树一帜,只能另算一脉。古龙的新在于他的诡奇、温瑞安的新在于他的才情。一、文笔唯美,融入细腻的感情化文字,推动了武侠文学化。这一点古龙在《天涯明月刀》中有过努力,但并不成功。温瑞安凭借自己的才情,于细微处流露真情真性,阅读温氏武侠,至少文字上带来的是美感享受。二、行文求新求变,从字体的排列、重复、语句的设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探索汉字表达情感的可能性。三、情节构架大气,于大江湖格局中独辟蹊径;行文散托自然,技巧娴熟。四、与古龙塑造的人物不同,古龙多些侠之风liu,温瑞安笔下写侠气,如萧秋水、方歌吟的成长,写侠义,如四大名捕为国为民。五、重视武的成分描写,不像古龙那样虚化武功,看得出温瑞安是很认真设计、构思。
《神州豪侠》、《血河车》还是江湖大格局模式,但已经卓尔不群,内韵十足。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可惜得是作品系列之间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一部不如一部之嫌。有时候为变求变,注空才情、侠气的作品只是个美丽的躯壳而已。另外,温瑞安是老一辈作家中短篇写得做好的,《刀丛里的诗》、《杀人者唐斩》堪称经典。总体观之,温氏武侠文学化将武侠小说的档次、质量带上了新的高度,不再停留于编故事,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到笔触,用唯美情感化的笔触表达出来。大陆新武侠的代表小椴、优客李玲、步非烟等人深受其影响,毕竟,有好的文笔不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要有好文笔。
第五脉:黄易玄幻
武侠小说的发展需要天才,当人们感叹温瑞安江郎才尽,对武侠前途灰心失望的时候,黄易横空出世,将玄幻、气魄融入武侠,带来了崭新的武侠世界。一、气势恢宏,格局庞大,借助历史背景以及一些史实展现了雄浑的江湖画卷。不太重视细节的精雕细琢但掩饰不了铺天盖地的气势,人物之多、情节之长、线索之杂独步武林。二、人物的精神气质发生了转变,金庸写侠之大者、古龙写侠之风liu、温瑞安写侠之才情、黄易写侠之修真。笔下人物注重修真悟道,去探求生命的奥妙,很浓的玄学色彩。浪翻云的洒脱、寇仲的霸气、徐少陵的飘逸,但骨子里的气质却是一致的,对人生求索的积极态度。三、个人yu望的张扬,没有了传统武侠的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任由自己的yu望沸腾,靠武力、智慧乃至心机,近乎肆无忌惮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四、武功描写玄幻化,独具一格,自成一派。
《覆雨翻云》中的修真悟道、《大唐双龙传》中的个人不甘命运、《寻秦记》中的跨越时空,不同程度的丰富了武侠创作的多元化,在黄易的武侠世界里,正邪之争不过是个人追求过程中的点缀。
黄易的变革不乏追随者,龙人、无极等的大部头著作也借助了历史的恢宏气势和玄幻色彩的融入,可惜底蕴全无,不伦不类。沈默《孤独侠》等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可惜只是模仿而已。
与黄易带来武侠玄幻化的同时,受漫画风影响,马荣成《风云》、黄玉郎《天子传奇》、刘定坚《刀剑笑》等作品充斥着魔幻色彩,其中《风云》系列是难得的佳作,可惜好评甚少,作者是个谜,虽然署名马荣成、丹青,但看看漫画似乎故事发生在之前,而且文笔构思局不落俗套,断浪为友成魔、几段爱情的描写很感人,聂风的无为气质、步惊云骄傲不逊,跌宕起伏、想象瑰丽的情节都独树一帜。虚拟的背景、神秘的宿命、漫画式人物、自由畅想的故事,发出了了奇幻武侠的先声。
第六脉:大陆新武侠
终于,大陆新武侠走上了前台。上个世纪,大陆武侠始终处于陪衬地位。和沧浪客、阳朔等人对金庸的低劣模仿、续作,陈天下对温瑞安恶意的冒充,周郎、独孤残红对传统武侠的延续不同,终于,小椴、杨叛、时未寒、沧月、步非烟、沈樱樱等人用自己的才学和探索,为大陆武侠走出了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多样精彩的路子。
一、传统武侠,借鉴前辈作家的精华,将金庸的典雅、古龙的奇诡、温瑞安的诗意、黄易的玄幻、风云系列的魔幻色彩乃至综艺武侠的大江湖格局融入自己的创作。孙晓的《英雄志》在历史背景下建构江山江湖的格局同时加入人生哲思,凤歌《昆仑》的恢宏气势演绎着金庸式的江湖大格局,金寻者的《大唐行镖》将金戈铁马、脉脉温情带入江湖,小椴的《杯雪》、沧月的《听雪楼》唯美的笔触大有温式风格,步飞烟《武林客栈》、《华音流韶》颇有古龙悬疑神韵、行文之妙,又加上魔幻色彩。时未寒《偷天换日》几乎将金、古、温的风格尝试了个遍。
二、奇幻武侠,在玄幻修真小说大兴其道之时,武侠也在探索者多样的可能。树下野狐《搜神记》、《蛮荒记》将古代神话融入其中,瑰丽雄奇,气势恢宏。萧鼎《诛仙》,将仙侠一脉发扬光大,情感化的笔触,传统的爱情,奇幻的场景,演绎不一样的传奇。江南、今何在等人共同构筑的《九洲》,借鉴了游戏的因素,构建一个虚幻的时代,虚虚实实,不乏历史悲壮史实的氛围,充满魔幻色彩。包括,沧月、步飞烟的作品中,奇幻色彩很浓。
三、历史武侠,把武侠作为历史的一种工具。代表作,红猪侠《庆熹纪事》、随波逐流《一代军师》,写官场的勾心斗角、历史的风云变幻为主要线索,江湖味道很淡。这类作品不算多,但质量都不俗。
四、短篇武侠,武侠彻底文学化,没有统一的风格,只是为了表达情感、展示故事。成就最高的当属杨叛,其《简单武侠》系列短篇却技巧十足,留白运用得很好,一般结尾处将情感推到**。沈樱樱、江南、方白羽等人也是各具特色,展示了短篇武侠的生机活力和无限可能。
大陆新武侠的特点总的说来,一是文笔很好,技巧娴熟。金庸的古雅、古龙的灵动、温瑞安的诗意给其多样选择。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底气十足。二是多种因素融合,历史、玄幻、魔幻等等,想象力的空间有了多样创作的可能。三是认真的态度,求新的创作意识摆脱了港台武侠商业化的流俗,至少没有过滥的前后差异、托人代笔等等现象。大陆新武侠是幸运的,前辈作品给他们丰富的资源,情节故事、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等取之不尽,玄幻小说又给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无所不能的解构和建构;大陆新武侠又是不幸的,网络时代文学的泛滥,让武侠小说面临着不得不变革、求索的困境,如何保持武侠小说特有的内涵,如何选择性注入新鲜血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始终坚信,武侠不死、热血不息,小椴、沧月、杨叛、萧鼎、孙晓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