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龙小传(1/2)
古龙,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民国二十六年生於香港,十三岁时随父母来台,後因双亲离异而居住在台北市郊的瑞芳镇。民国四十六年,他进入「淡江英专」秋一A班就读,为该届外文科学生,後辍学以专心武侠创作。学生时代的他,不仅喜爱阅读,更大量涉猎欧美小说,撷取西洋文艺元素,为後来的武侠创作奠定成功基础。
初中二年级时,古龙即以一篇翻译文章投稿《自由青年》,赚得生平第一笔稿费;而正式以写作拿稿费是在民国四十五年,十九岁时的一篇新文艺小说<从北国到南国>,发表在吴凯云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大学肄业後,极具个性的他,不甘心於平顺刻板的上班生活,因此开始写小说、散文,以纯文学作品、爱情主题为主,但创作名气一直未能建立。後来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真正致力於书写武侠小说,此刻约当民国四十九年,古龙二十三、四岁时。
当时港台武侠小说的创作正风起云涌,并且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古龙大笔一挥,写出了一片崭新的武侠世界。他写作二十馀年,作品大致可分三期,早期代表作有《苍穹神剑》、《飘香剑雨》,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各方面虽已初露天分,但在小说艺术上仍不够成熟,只能算是个一般的流行作家。中期的《大旗英雄传》、《绝代双娇》两部作品,古龙开始挥洒自己独特的创新因子与深刻内涵,遂使他能够与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大家并驾齐驱,号称「台湾四大武侠小说家」。接著便是脍炙人口的《盗侠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书,而据他自己说,《天涯.明月.刀》是一生中使他受到最大挫折与痛苦的作品。
古龙针对纯文学瞧不起武侠小说的文坛现象,致力於新派武侠之改革,提升武侠小说的艺术境界,他的努力终於获得海内外的一致肯定。其小说能畅销风行,更与电影、电视等大传媒体相辅相成有关。民国六十五年起,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资,将《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盗侠楚留香》等作成功地拍成电影,导演楚原的匠心独具,加上好友倪匡的改编剧本,狄龙、姜大卫、岳华、尔冬升、余安安等拥有高票房纪录巨星的认真演出,使小说人物能够栩栩如生地站在观众面前,而影片卖座的程度,更使古龙於六十九年下海成立「宝鹏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要自组公司用自己的小说拍戏。在电视方面,香港无线电视与丽的电视於六十八年九月起,两台竞播「楚留香」,掀起一波古龙热,甚至受到政府有关单位的注意与警告。
古龙一生爱酒、好色,以「两头燃烧的蜡烛,光度强,结束也快」自况。由於自己的多情,闹出赵姿菁、张小兰等绯闻案,导致与二任妻子梅宝珠离异;更由於自己的酗酒,在得知肝硬化病症後,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放胆酩酊大醉,终於民国七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六时左右,因肝硬化合并食道大出血,病逝於三军总医院,得年四十八岁。
一、古龙的大学生涯:
淡江大学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一个是陈映真,另一个就是熊耀华(古龙)。我们这一届同学在民国四十六年入学时,校名是「淡江英专」,第二年升格为「淡江文理学院」(可参考淡江出版《从克难坡到第三波》一书),他是我们同届秋一A班的外文科同学。当时的淡江英专,是同一届的国文科、英文科、商科采大班制共同上课,所以我们虽然属於国文科,但因一起上课的关系,都与古龙有接触、往来。到了二年级,古龙就不再到学校来了,似乎是走入了那个小说虚幻的世界裏,立志於武侠小说的创作,可以说他是淡江肄业生。他的长相很特别,脑袋瓜子特别大,因此同学送了一个「大头」的绰号给他,并且身材五短,却喜欢高佻美女,常主动与女同学聊天,甚至是追追她们。不过,他的父亲在早年抛妻弃子,造成他心理上的阴影,因此他很少跟同学聊到家庭状况,只有少数几个挚友知道他有父亲。由於大一同学们感情很好,使得古龙将许多大学同学的名字放进小说,并且会依他们的形貌、性格来塑造书中人物,相当有趣。
二、古龙的创作天份:
古龙大约是在民国四十九年左右开始跻身「武坛」,约至民国五十五年,已经与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并驾齐驱,同列为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当古龙早年居住在瑞芳镇时,从台北回去总是带了一大包书,像《拾穗》、《自由谈》这类文学杂志,学习、吸收了相当丰富的西洋文学创作技法,因而能为武侠小说创作注入新血,突破原有的模式、传统,建立属於自己的风格与面貌。
古龙的古怪在於写作小说时,别人一次写一本都不见得写得好,但他能一次写好几本,并且自出机杼,绝无雷同或相似,一本新书的开头,就是一个新的题材,头脑相当的清楚、聪明,这点是我们同学都比不上他的。听说他创作的趣闻之一是准备写稿时,他一定先净净手,或是修修指甲,再换上最舒适的衣服,才正襟危坐的动手写稿,更奇特的是,平时他无酒不欢,但写作时却滴酒不沾,而平常绝少抽的烟,这时却一根接著一根。此外,古龙不会闷著头一个人写小说,往往与好朋友们都有互相切磋的情形,但可惜到了後来,他养成许多生活上的坏习惯,抽烟、酗酒,甚至好色,使得我们与他渐行渐远。
香港的武侠大家金庸为了突破自己,尽全力塑造了一个韦小宝,完成《鹿鼎记》为其封笔之作,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类似反武侠的题材,早在古龙的《欢乐英雄》裏就已经写过,书中主角的形象更是以某位同学为雏形来塑造的。金庸以为写完了《鹿鼎记》,就再没什麼好写了;古龙写完《欢乐英雄》,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力,因此古龙的小说成就是很高的。
三、古龙的洋酒、女人与寂寞:
文章反映作者的性格与意图,古龙武侠小说的突出之处,除了情节曲折,气氛奇诡之外,在於他敢毫无顾忌、毫无掩饰,**裸的描写人性,故事中人物所思考的、所追求的,也正是他的渴望,尤其对酒、对睡、对女人,往往刻画得入木三分,形成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与表现美学。在现实生活中,古龙一向不甘寂寞,因此他喜欢结交朋友,出入餐馆、舞厅、甚至**,早在民国五十年左右,他就已经是自由之家、小绿谷和丽池饭店等台北豪华场所的常客了。他以酒会友,很多人就喜欢看他豪爽的喝酒,手一抬、脖子一仰,杯杯尽乾,清洁俐落,被人誉为豪酒怪杰;当他走红以後,他以大笔金钱蒐罗的各国名酒,更足以开一次博览会。在台北市,古龙以声色玩乐而著名,其交游之广、成员之复杂,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但不俗的胸襟,却也令他同时能结交诗人周弃子、画家高逸鸿、文坛名宿陈定公等一些望重艺坛的大家。
除了名酒之外,古龙还有寡人之疾,他纵情声色,曾在民国六十六年与赵姿菁的绯闻案对簿公堂,六十九年因推荐张小兰拍戏而引起一场家庭风波。他的放浪形骸,导致婚姻二度失败,一生中三个小孩均未认祖归宗。更於六十九年十月与友夜饮北投吟松阁而遭人砍杀,一度性命垂危。
我们也感慨,古龙如此酒色过度,最後导致壮年英逝於肝硬化,无法完成他武侠小说上的再一次革新。或许是他後来生活环境的关系吧!在处事态度上,大夥几十年来都没有变,而古龙却从没钱到有钱,完全变了一个人,例如:早期的古龙,答应出版社写作武侠小说,非常有信用,绝无拖欠的情事,准时、甚至提早交卷。到後来就不一样了,有时他答应了出版社,但总是没交卷,甚至先写了几本,钱也拿了,後面就虎头蛇尾了,譬如《剑毒梅香》一书,他写著写著就不写了,出版社没奈何,只得找一些台大学生续笔,「武坛」上因而产生以「上官鼎」为笔名的武侠小说家,「上官鼎」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以台大学生为主干的一个接著一个的代笔者。老板原本以为找到代打就安心了,不料这个「上官鼎」将《剑毒梅香》写得愈来愈差,受到读者严重的关切,最後还是古龙本人看不下去,主动将馀书接写完毕,了结了这桩公案。
古龙将自己比喻为两头燃烧的蜡烛,他认为这样光度更亮,也容易快点结束,这是他的人生哲学,然而,也正是这种哲学,使得他明知自己罹患的肝硬化已到末期,却还依旧喝酒,终至吐血而亡,死别的时刻,他离婚的妻儿尚不知消息,爱护他的女友亦未见其最後一面。他没有安排身後之事,没有对红粉知己交代片言,唯一带走的,是死後朋友为其准备的,填满古龙周身的陪葬美酒。
四、古龙与其他大家的比较:
当时我们读到的武侠小说,还珠楼主算是最传统的了,他的文笔相当优美,书中创造的意境、主题都是很传统的;接下来是王度庐的小说,故事性比较强,侠骨柔情引人入胜;到了古龙,确是别具一格,道前人所未道。记得金庸讲过一句话:「後出转精」,他的意思是说,由於後起的小说家吸纳了前辈的精华,是故能够写得更好,但我们并不同意,因为前辈作家都很优秀,把可表现的范畴几乎都用尽了,後来的人想要别出心裁,写得有所成就,更是不容易,而古龙正是做到这一点,结合了西方文学技巧与推理的成分,开创了一条武侠小说的新路。当然,以上是我们粗浅的理解,更深度的书评,可要有待於学者深入研究了。
自一代「怪才」古大侠谢世後,李寻欢、小鱼儿、楚香帅、陆小凤等英风侠影,几几乎成为绝响;江湖大业,唯靠黄鹰的沈胜衣、温瑞安的萧秋水,勉维大局;虽然也有李凉以滑稽突梯之笔,别树杨小邪一帜,而影随风从者,多流於滥恶一路,一任「韦小宝」式的人物,造下无边风liu罪过。一时之间,锈剑瘦马,踽踽江湖,武坛冷落,大师绝笔,爱好武侠的读者,不免为之扼腕叹息。不料,却又有奇儒的苏小魂,异军突起,令观者耳目一新。
第一次听到奇儒的名字,是从学生的口中。这个陌生的作家,在我架构的武侠小说发展历史中(我常称这是自己的「百晓生兵器谱」),原未入榜,因此,尽管学生极口推赏,我却仅是听之以耳,未曾听之以心,以为不过又是一个泛泛者流,雁过无影,等如没听过这个名字。在很偶然的机缘下,我先睹为快,阅读到他的近作《凝风天下》,一时颇有惊豔的悸动,深深烙下了这个被我遗忽了十年的名字。
这让我想起两起小事。我与已故的武侠评论先驱者唐文标先生,从未通名请谒,但却在武侠租书店里有一面之缘。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只见到一个貌不惊人的西装革履者,面对著成排成列的武侠小说,指指点点,念念有词,好似在细数著自己家里的藏珍一般。我很讶异,这该是个怎样的人呢?後来忍不住相询老板,才知道他就是唐文标,大学教授。唐先生已矣,他那篇精采的论文〈剑侠千年已矣〉,也「已矣」了;但,我始终未能忘却那次深刻的印象,几时,我才能一如他,这般「如数家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