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郝昭(1/2)
蔡琰在远处观战,先是见关平在贼阵中左右冲杀,所向披靡,再又看到关平陷入苦战,被匈奴重重围困,便把头上发簪取了下来,心想只要看到关平不幸,就打算用发簪结束自己生命,以身死以报关平,同时也免得再次落入贼手,遭受污辱。
等看到关平身险绝境时,便把发簪抵在颈间,闭目正要用力刺入时,听到身边不远处“篷”的一声弓弦声,忙转头看时,见到一名灰衣青年,身材健硕,端坐马上,身倚长枪,手持长弓,弓弦犹自颤动,蔡琰愣了一下,那一箭,是射——??
忙转回头看向前面战场,已见关平砍飞了匈奴头领,反身杀回。蔡琰喜出望外,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今日自己的遭遇,真可以说是变化莫测,大悲大喜之间,陡然变换。
看着关平脸色苍白,全身是血,向自己奔来,蔡琰心中满是关切,几乎想马上上前拉着关平,检视他身上的伤势,这一日的经历,已经使她一颗心,紧紧的拴在了关平身上。
众匈奴兵见小汗身死,先是一阵慌乱,便有几名匈奴小汗的亲兵大叫道:“杀了他,为可汗报仇!”向关平追去。这时关平人困马乏,已无力再回身杀敌,眼看匈奴亲兵越追越近,一名匈奴的马头,已经挨着关平的马尾,手中的弯刀,也已高高的扬起。蔡琰只看得心中“砰砰”乱跳,双拳紧握,心中焦急默念:“快跑,快跑,快啊,快——”
蔡琰正着急的时候,只听到耳边“篷篷篷——”的弓弦声连响,只见几枝箭似流星般的飞出,关平身后的匈奴追兵纷纷中箭栽落马下,原来那青年及时开弓,箭无虚发,将关平身后的追兵射落,解了关平的危险。
关平奔到蔡琰身前,对不远处青年说:“快走!”便拉起蔡琰马缰,当先奔了出去。那青年也不说话,拨马跟关平二人的后面。远处死了小汗的一部分匈奴已经是气急败坏,向三人追了过来。
——————————————————————————
郝昭今年已经是弱冠之年。其家近边关,民风剽悍,郝昭自小便练习枪法箭术,熟读兵书。郝昭感觉自己已学有所成,便想报效朝廷,以光宗耀祖。只是天下大乱,各地诸候征战不休,郝昭只觉报国无门,自己出身又很是平凡,便想到边关投军,抗击外族,以求多立战功,扬名立万。
当时大汉虽各地战乱纷起,但四百年来对周边异民族的积威,在大汉子民中,形成了很强的民族自豪感,时人无不以自己是汉人为荣。当时大汉人人尚武,一名汉人,在面对匈奴等异民族时,可以以一对三,首先从心理上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不像后来汉人的身体那么积弱。
这一日郝昭路过此处,见一少年汉人与百十匈奴厮杀,不远处还有一名女子正关切的看着战场,因当时匈奴常纵兵劫掠,便明了是这些匈奴想劫掠这对男女,本想上前帮忙。这时只见这少年在匈奴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一条铁枪使得是上下翻飞,伸宿如电,枪枪直指要害,往往是一枪毕命,只看得郝昭是直抽冷气,赞叹不已,自语道:“这少年的枪法真是厉害,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快的枪法,自己一向自命不凡,与这少年一比,原来只是井底之蛙。”
正当郝昭看得出神之际,见到关平被困遇险,忙抽弓搭箭,一箭射向那匈奴头领,正中匈奴头领脖颈。关平看准机会,一刀砍了匈奴头领脑袋,趁机冲出匈奴围。那匈奴头领实为郝昭射杀,但关平眼疾刀快,可见一般!
郝昭见关平逃出,又向自己喊道:“快走。”也知匈奴人数过多,此时又报仇心切,其势难以硬挡,便跟在关平二人后面,虽为逃跑,亦为断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