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落魄公子(1/2)
再承“杏花红”的情,杨福同去“永兴”钱庄做了学徒,杭州人称为“学生子”。ENxeI。O
杨福同从扫地倒溺壶开始做起,秉承着“眼尖,手勤,脚快,嘴甜”的原则,用最快的速度在“永兴”钱庄建立了极好的人缘。
他本就生得一双四面八方都照顾得到的眼睛,再加上一张不笑不开口的伶牙俐嘴,且他的为人“四海”。故三年满师,立刻便成了“永兴”钱庄一名得力的伙计,起先是立柜台,逐渐获得东家和掌柜“柳胖子”的信任后,便把他派出去收帐,从来不曾出过纰漏。
这天,杨福同奉命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县去收一笔帐款,不巧的是债主不在家,帐款没有收到。回程的路上,遇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插“草标”卖一双儿女,旁边还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妇人。
杨福同瞧那汉子长得虎背熊腰,极为彪悍,却养活不起自己的儿女,不免心生讥讽,极为刻薄地嘲讽了他两句。
没料想他的两句风凉话惹得那汉子蹲低身子,抱头痛哭。
杨福同仔细一问,方知京杭运河在徐州附近的丰县以北决口,全河北趋,由沛县之华山、戚山分注微山、昭阳等湖,河水挟湖水一起外涌,运河闸,坝,堤,均已漫淹。
徐州境内,运河两岸,百姓流离,死尸遍野。
那汉子自称姓陆,名德义,也是仗着身强体壮,才带着全家一路逃难到杭州,现今妻子重病,非出于无奈,怎舍得卖掉亲生儿女?
杨福同把身上带的银两全部送给了陆德义,只留下十个摆渡所需的小钱。船行到了钱塘江中心,船老大要收船钱了,杨福同手一伸进衣袋,却拿不出来了。
“快点。”般老大催道。
杨福同手一翻,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袋底赫然有一个小洞,也不知是什么时间破掉的,摆渡用的十个小钱漏得光光。他只好实话实说,答应上岸之后拿了钱来照补。
岂料那船老大眼一翻,骂了一句粗口,“你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鬼才信你到岸之后会拿钱来。”任杨福同说破了嘴都无用,船老大叫来了伙计硬要剥他的衣服。
钱塘江的渡船,出了名的凶,听说真有付不出摆渡钱,被推到江里的事。眼看杨福同就要受剥衣之辱,“住手,他的渡钱我付了!”一名男子喝住了伙计,从身上掏出十个小钱递给了般老大。
关键时刻对杨福同伸出援手的这名男子,三十岁出头的年纪,生得面白且无须,略显单薄的身体上穿着一件打过补钉的青布长衫。
杨福同连声向那男子道谢,那男子笑了笑,摆摆手示意不用。
两人互通了姓名,杨福同得知那男子姓孙,名本初,字东平。杨福同不喜欢叫人的字,就称他“老孙”,让他叫自己“小杨”。
孙本初虽衣着寒酸,却架子颇大,交谈之时,两眼也不看人,并且话语不多。
本就只有两人交谈,一人不甚开口,留下杨福同一个人自言自语,侃侃而言,话多了自然觉得无趣。于是他便站在船头望着滚滚江水想着自己的心思。
“好一个刁钻刻薄的船家。”杨福同差一点就要受剥衣之辱,大受刺激,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等到我得意,力所能及,一定要买两只船,雇几个船夫,设置来往两岸不费分文的义渡。”
上得岸后,为表示感谢,杨福同邀请孙本初去“摆一碗”,摆一碗是杭州的乡谈,意思是到小酒店去对酌一番。
孙本初推辞不去,无奈杨福同再三邀请,他只好应下,提议:不必去吃酒,在一家名为“竹林”的茶店坐坐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