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漕运之帮(1/2)
正月初七,清晨,车老板如约而至。
两人乘车离京,南下的路上,孙本初在整天颠簸的大车中,依旧手不释卷。到了晚上宿店,在如豆的灯光下,还做笔记。他就这样把《皇朝经世文编》,《四洲志》都已看完,有时车中默想,自觉内而漕,盐,政事,外面夷情洋务,大致都已了然于胸。
陆路走了二十多天,终于到了黄河渡口——王家营子。从这里渡过黄河就是清江浦,由清江浦再雇船就可以沿运河直放杭州了。
孙本初决定,不妨趁此弃车换船的机会,在清江浦好好住几天。这个以韩信而名闻天下的古淮阴,是南来水陆要冲的第一大码头,江南河道总督专驻此地,河务,漕运,以及淮盐的运销,都以此此为枢纽,能够实地考察一番,真个“胜读十年书”。
杨福同见他一路手不离书,兴致颇高,不好扫他的兴,只好收住似箭的归心,夜宿清江浦。
但凡交通要道,渡口,旅店的生意都特别好,他们这天还算运气不错,在天色已晚的情况下还找到了一家店,不过却是大通铺子。
不过出门在外,有的住就不错了。
他们把行李放到屋内,银两揣于怀中,简单洗漱一下,出门去大堂吃晚饭。到了大堂之后,举目四顾,乱哄哄一片,只有当门之处一张直摆的长桌子空着。
孙本初便径直走了过去,拂拂凳子上的尘土,准备坐下。他不懂,可杨福同却知道,那张桌子叫“马头桌子”,要漕帮里的“头儿”才有资格坐,所以他慌忙拉住孙本初,道:“这里坐不得!”
“哦!”孙本初一愣。
杨福同此时无法跟他细说,不过还好店伙计已赶了来,招呼他们与人拼桌。孙本初是极信任杨福同的,知道他不让自己坐那张桌子肯定是有道理的,又见店堂内人物颇杂,也不便细问。
饭后,两个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孙本初方始问起原因。杨福同就把漕帮的由来向他细细叙说……
漕帮就是漕船上的人组成的帮派。漕船都是官船,额定数字过万,实际仅六千余艘,分驻运河各地,一地称为一帮。(这就是“青帮”的出典!)
帮中的管事及水手,都称为帮丁,其中又有屯丁,旗丁,尖丁之分。尖丁是实际上的头目,连护漕的千总,把总都得听他的指挥。州县衙门开仓怔粮,粮户缴纳,漕船开到,验收装船,名为“受兑”。
一面征粮,一面受兑,川流不息,那自然是再顺利不过的事,但是这一来漕船上就玩不出花样来了。
他们的第一个花样是“看米色”。由于漕船过淮安时,漕运总督要“盘粮”点数,到通州起岸入仓时,仓场侍郎要验看米质,如有不符,都由漕船负责,因此,他们在受兑时,验看米色,原是分所当为。但米色好坏,仅凭目视,并无标准,这样就可以挑剔了,一廒一廒看过去,不是说米色太杂,就是不够干燥,不肯受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