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追忆燕州抗金(2/2)
进展顺利,让大金军生出轻敌傲慢之心。但出乎大金军意料的是,在燕州城下遭遇到的不是弃城或是投降,而是强烈、顽强的抵抗。
镇守燕州城的大宋国守军,不像山海关守军那样无能,贪生怕死,弃城投降,不是豆腐渣工程。除了少数当官的贪生怕死、弃城逃跑,绝大部分将士官兵没有望风而逃,一万两千余人选择了留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城破了,燕州城就会被野蛮、残暴的异族侵略者血腥屠城,他们就将要面临被屠杀的悲惨命运。没有退路了,狗急跳墙,他们豁出去了,拿起武器,据城坚守,拼死抵抗残暴不仁的大金国侵略者。
大金国大举进犯中原,大宋举国动荡不安,朝廷从上到下,乱作一团。年迈的天子本已患病,听闻此厄运,龙颜失色,更是病情加重;文武百官无不人心惶惶,无心政事,对浴血奋战的前方将士的生死不管不顾,没有上书朝廷建言献策派出援兵,反而集中精力,动议朝廷迁都,背地里悄悄地转移家眷、金银细软,保存自己的身家、小命要紧;民间,老百姓纷纷举家搬迁,整村全镇地背井离乡去避难,逃避战火……
一切都失去了正常秩序,后方乱套,前线将士自然也无心战事,丢城弃土成了惯常事,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异族侵略者,堂堂大国的风范荡然无存,颜面尽失。
反而是身于民间草莽的江湖武林中人有血性,有豪气,正道各门派各帮会得知中原面临强盗脾性的邻邦的侵略,马上行动起来,在各地发动抗金运动,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义不容辞。保卫河山,誓死不当亡国奴。”召唤老百姓参加他们的队伍。
崇高、响亮的口号极大地激发老百姓的**、勇气。老百姓热血沸腾,热切希望驱除胡虏、恢复家园,热烈的情绪空前高涨,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纷纷响应号召,拿起棍棒、斧头、锄头、菜刀等工具充当简陋的武器,与江湖武林中人一道,自发组建一队队、一路路的数量规模可观的抗金志愿军,保家卫国。
虽然江湖武林中各门派各帮会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拉起了一支支抗金志愿军,数量有十来万之多,规模可观,但各门派各帮会执着于门户之见太深,利益冲突盘根错节,个人恩怨错综复杂,没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如臂指使的整体,有效地发挥出最大力量。彼此之间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比如,武林七大门派在七大掌门宗师的带头下,各领一路武林高手,与江湖帮会的人马在一条北上前线的主干道上迎头相遇,他们为了“谁先谁后、谁当领导谁被领导”的问题,相互之间扯皮,谁也不服谁,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十多万人堵住了北上前线的路,乱糟糟的一片混乱,导致抗金志愿军滞留老半天还不能出发。
那时,高峰已经在江湖出名,为武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五旗帮担任要职,助人为乐,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替五旗帮拔除了发展壮大之路的拦路虎、钉子,立下了不可磨灭、无可替代的显赫功劳,五旗帮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高峰带领五旗帮的一批精干高手北上抗金,也恰逢其会,见到一大片人吵吵囔囔,堵塞了大路,唯恐耽误了北上支援前线,感到十分的焦急。时间就是生命,前线将士很艰辛、困难地抗击来势汹汹的大金军,军情十万火急啊!!!容不得片刻耽搁。每拖延一刻,就意味着前线多一刻的危险。
尤其是高峰,对这些吵吵囔囔、互不相让地拥堵了道路的人,这样混乱的情形,感到揪心,心急如焚:“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扯皮,内斗不止?”
在这些相互扯皮的人里头,多是年轻气盛、火气大、容易冲动的一代,甚至在江湖武林有头有脸、名气声望比他大得多的大有人在。
高峰胸中涌出豪气,不顾会得罪人,大义当前,没有一丝犹豫地挺身而出,登高大声疾呼:“别吵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内耗不止,成何体统?这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只会便宜了强盗、侵略者。危机时刻,在下希望各位能摒弃门户之见,放下个人恩怨,团结一致,共抗大金军。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同心协力,相互配合,互相合作,众志成城,就一定能马到功成,把异族胡虏驱逐出中原,实现我们的理想。”
众人被高峰的豪气、诚心、真情打动,低下头,感到惭愧,一些名气大、年纪高的江湖武林前辈很是汗颜,痛心疾首:“白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见识竟不及一个毛头小伙。”对高峰刮目相看,另眼相待,不再用轻视的眼光看待高峰。
在高峰的大力呼吁下,各门各派摒弃门户之见,放下个人恩怨,不计前嫌,在民族大义面前,以国家、民族的存亡为重,同心协力,精诚合作。
高峰趁热打铁,说道:“诸位,听我一言,抗战不分先后,只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就成。下面,你们听我指挥,靠近前面的先走…后面的等一等,不要往前挤…”临时充当交通警察,发号司令,指挥各路抗金志愿军上路。各门派、各帮会的抗金志愿军通力协作,秩序井然地出发了,有条不紊、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共同抗击异族侵略者。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