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远”级穹甲巡洋舰(1/2)
这其中会谈到吉野舰的传言我的书中有错误会找时间修改的。
扭曲的利刃——“济远”级穹甲巡洋舰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
19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海军展进入巨舰大炮时代喷薄着煤烟、挟工业文明之势纵横海上的铁甲舰是那个黄金岁月里的四海霸主。然而在铁甲舰之外当时的海军中还有另外一种不容忽视的军舰。
自风帆战舰时代的单层炮甲板军舰一路展而来此时的巡洋舰也已在海上崭露头角因为有着铁甲舰无法与之相比拟的高航中国史料上又习惯形象地称这种军舰为快船。相对铁甲舰早期巡洋舰还拥有许多独特之处:火炮武备方面不追求大口径而讲究以数量取胜所谓以数量换口径;虽然吨位一般较小但煤舱往往设计得很大从而拥有突出的续航力。这类军舰能适用于保交、破交、周莅属部、保护海外殖民地等多种用途堪称多面手。此外通常还被配属在铁甲舰队内或负责警戒、侦查、充当舰队轻骑兵;或挥高航的先天特长担起冲锋陷阵的重任扮演飞毛腿的角色起着伴随、辅佐铁甲舰作战的作用成为铁甲舰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成。
近代中国开始建设西式海军后就定下目标要组建龙旗飘扬的铁甲舰队。但是一方面因经费短绌;一方面也出于对巡洋舰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当时海军技术的逐渐熟悉早在购买铁甲舰之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就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手在英国订造了2艘当时世界最现代化的巡洋舰——“勇”、“扬威”。购舰的目的非常明确短时期内可以利用这2艘新锐军舰初步构建海上力量、担负起海防重任、阻吓眼前的敌对势力;远期目标上巡洋舰也是为了将来购买铁甲舰、组建称雄亚洲的铁甲舰队奠定基础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才养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考虑。
近代最初的巡洋舰中国称巡海快船仍留有很多风帆时代的印记例如火炮大都采用的是船旁列炮布置法即将一门门火炮排列在军舰的两舷通过炮门向外射击属于探索阶段的产物中国福建船政建造的“扬武”号二等巡洋舰(依据当时的军舰分类标准凡巡洋舰拥有两层炮甲板的称为头等;只有主甲板一层列炮的称二等)即是此类。后随着火炮、舰船技术的不断展诞生了以“勇”级为代表的新式巡洋舰新型军舰的重要特征就是主炮分置在军舰尾这一变革对后世的军舰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该时期的巡洋舰大都没有装甲防御基本都属于无防护巡洋舰战场生存力不高。有鉴于此英国于1876年建造了平甲巡洋舰“库莫斯”(netus)在尽量不增加军舰重量、保证航的前提下巡洋舰要害部位的顶部覆盖了一段装甲的平甲板用以防御由上方射入的炮弹而装甲甲板下方的两舷布置煤舱利用煤堆在侧面提供一定防护。“勇”级军舰上即应时采用了类似的设计但是这种防御方法并不理想一切还在探索中。这种缺乏有效防护的军舰显然不是北洋大臣心里想要的在“勇”、“扬威”回国后不久李鸿章就认为这种军舰有名无实“恐不足恃”言下之意是并不满足想获取更精良的军舰。尽管在“勇”级军舰回国的那个时代这已是最优良的巡洋舰。
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出开山之祖般的“勇”级巡洋舰后也不满足绞尽脑汁想做出改良。1881年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从伦道尔那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巡洋舰设计方案这种被称为“完善型巡洋舰”的军舰由“勇”级军舰改良而来排水量29o2吨、舰长26o英尺、宽41英尺、吃水18.5英尺主机功率5ooo马力使这型军舰铭刻在世界舰船展史上的是她的防护方式这是一型特殊的穹甲巡洋舰(armourdenetbsp;netbsp;穹在汉字里的意思是中部隆起的拱形。和近代中国对很多外来词的翻译习惯相一致穹甲一词的翻译也十分形象。平甲巡洋舰“库莫斯”诞生后经过实际操作的检验逐渐现了一些问题用于保护机舱的平面装甲甲板虽然给军舰的生存力带来了一定的提高但它位于水线之下大约4英尺处这样一旦水线处被击破海水便会乘势涌入整个平甲的上面被淹没最终将导致军舰倾覆。而且随着对“快船”航的要求不断增加军舰上锅炉的体积越来越大受安装在水线之下的装甲甲板限制机舱内的空间显得过于促狭不利于操作。
英国设计师随后做出改进将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坡的穹面装甲甲板即穹甲。中间部位的平甲提升到了水线之上而两边的斜甲落至水线下4英尺处。因为中央部位高出水线这样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一时也很难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仍能保持较大的浮力;而斜延至水线下的装甲甲板的两边成了防弹效果很好的斜面装甲加之船外水的阻力对军舰水线附近舷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即“以斜度拒弹以穹面界隔漏水”相对于无防护巡洋舰和平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的优势相当明显。只是因为考虑到减轻重量早期军舰上运用穹甲往往只是覆盖军舰中部的机舱等要害部位并不能保护全舰直到伦道尔提出的这型“完善型巡洋舰”才将穹甲延伸到了军舰尾水平方向覆盖保护整个军舰下层防护性能又更胜一筹。
金登干很快将这种军舰介绍给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阿姆斯特朗公司也摸准当时中国急切需要现成军舰的心理提出可以将正在船台上建造的1艘“完善型巡洋舰”——智利海军的“埃斯美拉达”号(esmera1da)优先安排提供给中国另外再造1艘同型舰交付给智利而中国则需在16oooo英镑的船价之外再补贴15ooo英镑给智利政府作为舰船交付延期的补偿。“埃斯美拉达”与伦道尔最初向金登干介绍的方案有少许出入这艘军舰排水量295o吨舰长82.3米、宽12.8米、吃水5.64米航试时测得主机功率68o3马力航18.3节2.5英寸厚的穹甲甲板从舰一直延伸至舰尾牢牢保护着下方的机舱、弹药舱等要害设施。这艘军舰的主炮布置方法参考自“勇”2门1o英寸3o倍口径阿姆斯特朗大炮分置在尾的炮台内此外尚装备有6门6英寸26倍口径副炮2门6磅小射炮以及3具14英寸鱼雷射管。各项性能在当时世界非常突出。但是赫德并不着急将这个消息告知李鸿章这个目光深邃的英国人在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要个好价钱。控制中国海军的梦想他已经做了很久很久。
1882年中国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在德国船厂里如火如荼建造着的同时李鸿章从经费等角度考虑提出了将原本建造4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计划中的后2艘改为订购新式巡洋舰。消息灵通的赫德随即向李鸿章推荐了一种巡洋舰但并非最新式的“完善型巡洋舰”而是一种“改进型巡洋舰”即在“勇”级军舰的基础上加大而成又称加大碰快船仍属无防护巡洋舰类似放大版的“勇”。李鸿章对这种没有防护的巡洋舰并不看好“勇”订购过程中生的工期延误、鱼雷艇变成杆雷艇以及“勇”级军舰防护不足等事使李鸿章渐渐对赫德这个英国人丧失了信任。
1882年1o月2o日李鸿章致电正在经理“定远”级铁甲舰建造工程的驻德公使李凤苞告诉他准2艘新式巡洋舰并介绍了赫德已经推荐一种“每点钟十七海里炮二十七吨尾二尊装煤六百吨吃水十八尺六寸约价十四万镑”的改进型巡洋舰的情况电报末尾颇有深意地附上了一段话“望向英德各厂查询似此新式可用否?抑另改何式?价目若干?”
因为铁甲舰订造过程中生的不愉快李凤苞对英国人也并无多少好印象。收到李鸿章这份意味深长的电报特别是看到结尾那段话自然心领神会。4天后一封电报从柏林传回洋务之城天津称赫德推荐的军舰“决不能与铁舰交锋”。价格昂贵的电报内无法容纳太多内容于是同日李凤苞又作长信回复信中更是进一步将赫德推荐的军舰批评得一无是处称“一遇风浪则难取准偶受小炮即船已洞穿徒欲击敌而不能防敌炮”认为这种军舰老旧落后没有购买的价值。并建议应该购买欧西国家最新式的穹甲巡洋舰但是却完全撇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穹甲巡洋舰——英国造“埃斯美拉达”型笔锋一转推荐的是一种德国设计的穹甲巡洋舰。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时德国并没有任何穹甲巡洋舰的设计、建造经验。
李凤苞接信后的动作使李鸿章非常满意得到回电当天先斩后奏立即下令李凤苞照式先订购1艘试用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当这艘新式巡洋舰的订造木已成舟之时方才奏报清廷。未经任何详细考察便匆匆做出如此决策实在过于草率显而易见的目的是为了绕开赫德。李凤苞不敢怠慢与正在承建“定远”级铁甲舰的德国伏尔铿船厂进行了反复谈判经过一通砍价最终于1883年2月17日签订合同支付定银。这艘穹甲巡洋舰的造价为3117ooo马克(约合中国银62万余两)分6期支付限14月将舰造成。伏尔铿的船台上又增加了一艘中**舰德**舰出口的活广告这次真的是做大了。得到穹甲巡洋舰已经在德国订货的消息当天李鸿章在给李凤苞的电报中不同寻常地用了“甚慰”二字可以想见北洋大臣扔开英国人后痛快的心情。赫德尚未来得及抛出的“埃斯美拉达”巡洋舰就这般与中国擦肩而过了。
饶有趣味的是智利的“埃斯美拉达”与中国的故事并未至此终结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后李鸿章曾提出转购智利海军所有的新型军舰组成特混舰队直捣日本本土的大胆战略在拟购的军舰名单中就有这般完善型巡洋舰“埃斯美拉达”但由于日本从中作梗计划中途而废而“埃斯美拉达”之后被日本转购成了“和泉”号。遵照西方舰船命名的传统智利随后把甲午战争前在英国订造的1艘更加现代化的巡洋舰命名为“埃斯美拉达”这艘与“吉野”设计类似的巡洋舰又变成中日两**备竞争的目标。中国历来有这样一条传闻即“吉野”原本为中国订购但最终因为经费紧张而作罢实际这是将争购与“吉野”同式的“埃斯美拉达”之事误传所致。2oo4年夏天人民海军扬子江码头迎来一艘南美的大型风帆训练舰——智利海军历史上第3艘用“埃斯美拉达”命名的军舰当这白色优美的帆船进入黄埔江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字与中国海军那段尘封已久的故事呢。
中国在德国订造的这艘新式巡洋舰是德国船舶工业史上设计建造的第一型穹甲巡洋舰为后世的德国巡洋舰的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积累1884年1o月29日李鸿章亲自将这艘军舰命名为“济远”英文译称net。“济远”舰排水量oo吨舰长71.93米宽1o.36米吃水5.18米动力系统为2台复合式蒸汽机和4座燃煤锅炉功率28oo马力双轴双桨航为16.5节快于“定远”级铁甲舰但低于“埃斯美拉达”的18.3节。该型舰的煤舱容积较小标准载煤o吨最大载煤只有3oo吨不符合当时有关巡洋舰续航能力的要求此点后来备受诟病。“济远”舰回国时曾一度连甲板上都堆满燃煤方才勉强敷用。
“济远”级军舰的武备配置思路也不同于早期巡洋舰不再在军舰上装备大量火炮而只装备少量威力巨大的大口径火炮属于“以口径换数量”的设计。它的主炮包括:2门克虏伯188o式21o毫米35口倍径后膛钢套箍炮和1门克虏伯188o式15o毫米35口倍径后膛钢套箍炮。其中21o毫米火炮每门重13.5吨(仅指炮管)实际口径2o9毫米炮管长733o毫米膛线长672o毫米使用钢弹、开花弹及子母弹均重14o千克射药包重45千克274米距离上可击穿厚达451毫米的铁甲火炮初53o米/秒有效射程83oo米射每分钟1。这2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双联安装在舰的露炮台内采用人力配合水压辅助动力转动与“定远”级军舰一样“济远”主炮的露炮台上也安装了闷罐式的穹盖炮罩。位于舰尾露炮台内15o毫米火炮与“定远”级铁甲舰装备的同型各项参数相同同样炮台上也使用了穹盖炮罩。
“济远”级军舰装备的小口径火炮数量较大。包括2门47毫米单管重型哈乞开斯炮、9门37毫米单管哈乞开斯炮及若干多管连珠炮。这些火炮虽然主要用于杀伤敌方人员和抵御高逼近的鱼雷艇但近距离上对敌方大型舰船也具有一定威慑尤以哈乞开斯式单管炮为甚。另据史料记载“济远”级军舰回国后又增添了4门金陵机器局生产的铜炮口径在7o毫米左右属于当时大型军舰普遍装备的舢板炮主要提供给舰上的海军6战队(北洋海军内称为洋枪队)上岸作为行营炮使用必要时亦可换装舰用炮架布置在军舰上作战。
“济远”级军舰的武器系统里还有李鸿章着迷的鱼雷兵器在军舰尾及两舷都设置有专门的鱼雷射室共装备4具鱼雷管使用德国造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即黑头鱼雷。同时参考了“定远”级军舰的设计“济远”舰上也搭载有2艘舰载鱼雷艇名称可能为“中甲”、“中乙”回国后与当时北洋海军的其他鱼雷艇一样被纳入旅顺基地管辖而不归丁汝昌直接节制。此外符合19世纪巡洋舰的规范“济远”舰的武器系统里还有水下尖锐的撞角。
根据李鸿章后来的奏折透露“济远”级军舰设计时以英国铁甲舰“赫士本”号(hotspur)为参考母型但从其建成后的情况看外形上实际非常类似德国的“威斯帕”号(espe)炮舰很多地方的设计里都透出蚊子船的踪影。由此也可看出“济远”实际是德国造船工业的一个不成熟的试验品不过为试验买单的可不是德国人。鲜为人知的是早期的“济远”舰外观上的特征实际是三桅单烟囱为使用风帆起见曾一度在钢制的军桅外添加过2根木质的桅杆只是回国后因为没有太多对于长距离航行的要求才将2根木质桅杆拆除变成了后来世人熟知的单桅单烟囱的样式。
“济远”舰更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防护措施。作为名副其实的穹甲巡洋舰“济远”装备了厚度在4英寸左右的穹甲甲板材料为当时最新式的钢铁复合装甲。但与以“埃斯美拉达”为代表的新式穹甲巡洋舰不同德国造的“济远”实际是艘没有学到家的穹甲巡洋舰。很可能因为英国在技术方面的封锁虽然“济远”是一种仿英式的军舰但沿用的仍是英国早期穹甲巡洋舰的设计穹甲只覆盖了机舱上方并没有延伸至全舰防护性能不如“埃斯美拉达”。而且穹甲的位置竟然安装在水下4英尺处这有悖于“穹甲界隔漏水”的设计思想与英国早期的平甲巡洋舰“库莫斯”如出一辙弊端也如出一辙“其穹甲低水四尺浮力无几隔堵水久欹侧难免斯时炮势成上重驾驶为难危险特甚”“其失如机舱逼窄绝无空隙只身侧行尚虑误触暑月炎燠临战仓皇”。因为穹甲甲板位于水线下一旦上方的舷侧中弹洞开大量涌入的海水势必完全淹没穹甲甲板导致军舰覆没而且穹甲甲板低于水线使得在其之下的机舱高度大受限制本来那个时代军舰的动力系统就非常庞大压缩在如此小的空间里操作自然非常费事、危险机舱的工作环境大受影响。事实上“济远”是一艘没有学到家的穹甲巡洋舰设计上实际不如“埃斯美拉达”德国人拿中国的银子做了次价值不菲的试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济远”级巡洋舰的穹甲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的穹甲样式却非常独特不同于英国那种中间平、两边坡的穹甲这级军舰采用的是中间隆起的弧形穹甲即李鸿章所称“中凸边凹形如龟甲”(当时的看法认为英国人的穹甲其实是3块平装甲铆接在一起装甲衔接的部位被认为可能不牢固而德国人则凭借高明的冶金工艺直接加工出了弧形板材从而避免了此弊病)。由“济远”开创的这种新式的穹甲一直影响了之后德、法等国穹甲巡洋舰的设计。
几乎在中国“济远”舰建成的同时德国开始建造自己的采用穹甲技术的军舰“柏如莫”(brummer)。这是一级简化版的“济远”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济远”的经验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济远”的影子。这级军舰的穹甲同样位于水线之下4英尺处同样采用了弧形的“龟甲”式穹甲同样面临机舱促狭的问题同样装备了与“济远”型号相同的21o毫米克虏伯大炮。此外希腊也跟风仿造了一艘类似“济远”的军舰1885年法国建造自己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塔戈”(tage)时也效仿了“济远”的设计采用弧形穹甲。而德国在拥有了“济远”和“柏如莫”的经验后到1886年设计新型穹甲巡洋舰“艾林2”(irene2)时才将弧形穹甲从水线下4英尺处提升到了水线附近德式穹甲巡洋舰的设计至此方趋于完善。
由此可见尽管“济远”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并非德国人故意为之在那个缺乏成例一切都在摸索的探索阶段对于这些全新的军舰形式谁也无法肯定判断究竟孰是孰非。而且德国是次建造穹甲巡洋舰设计上“本未尽善”伏尔铿船厂也坦率地承认了这点。
除覆盖机舱顶部的“龟甲”形装甲甲板外“济远”露炮台的装甲围壁采用了厚达14英寸的钢面铁甲为安装在其中的火炮的炮架及传动装置提供了坚实的防护露炮台上扣着的闷罐式穹盖炮罩的厚度和“定远”级军舰的一样厚度较薄仅有1.5英寸虽说这个厚度对于抵御小机关炮的攻击已经够了但谁能保证战时敌方只用机关炮攻击这个炮罩呢。同时和“定远”级军舰一样穹盖炮罩具有“药气密闭”的弊端对瞄准、射都有极大妨碍。“济远”另外一处采用装甲保护的部位是司令塔这是战时操舰和军官指挥的场所但装甲厚度仅为1.5英寸而且可能是出于避开前方巨大的主炮台遮蔽的考虑“济远”的这座防护较薄的司令塔竟然破天荒地被高高安置在飞桥之上虽然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观察视线但将如此重要的部位大面积暴露在外难免埋下安全隐患。但是如回想到“济远”那类似于蚊子船的舰体布置这点倒又不难理解因为蚊子船司令塔的位置也大都在那个部位。
作为19世纪中后期一艘较先进的军舰“济远”舰烟囱后部的军桅的桅盘里安装有1盏照度为2oooo枝烛光的探照灯这座桅盘是“济远”舰的了望平台但是设置于烟囱之后军舰航行起来滚滚浓烟难免要把桅盘变成热腾腾的笼屉里面工作的水兵难免会用些恶语来形容这艘军舰的设计师。“济远”舰舱内装有8o盏电灯为各工作岗位提供照明另配有8具淡水柜其蒸馏系统生产的淡水每日可供应百余人食用。整体而言这是一级尚算先进的军舰其武备系统、穹甲样式都属可圈可点之处。1883年11月2日“济远”舰顺利下水并于次年的9月7日完成航试如期交船。只是因为遇到中法战争爆被迫和“定远”、“镇远”一起滞留德国。
在建造过程中随着进度不断深入而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设计上的弊端成了李凤苞和李鸿章的心病因为在当时四处暗藏漩涡的官场上任何一点不谨慎都会变成敌对派系手中的把柄。不出所料新式巡洋舰的推销失败使得赫德大为恼火“济远”的订造并未躲过赫德的眼睛很快这个英国人便捕捉到了“济远”设计上的一些弊端随后即无限放大不断夸张和李凤苞当年批评他推荐的军舰一样赫德也将“济远”说得一无是处。身处北京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赫德利用其在中国官僚***里的关系开始反击了直接经手、接连绕开赫德购买铁甲舰、巡洋舰的李凤苞成了赫德想整死的对象当然潜台词是要让李鸿章难堪。
很快“济远”还在德国建造之时北京朝廷里许多原本对近代军事知识一窍不通的清流文人都突然变成了军舰专家奏章纷上矛头直指李凤苞。先是称其订购的军舰质量低下进而又出现了李凤苞收受巨额贿赂的传闻“……自海上喧传直抵都下人人骇异咸谓苟非李凤苞勾串洋人侵蚀肥己必不至船质与船价颠倒悬殊至于此极……”随后又出现了更为荒唐的批评因中法战争导致“定远”与“济远”级军舰滞留德国一事竟也成了弹劾李凤苞的口实。尽管李鸿章在努力澄清事实为部下呼吁但众**腾中舆论已为文章天下的清流党控制身处德国的李凤苞百口莫辩最终被撤职回国。赫德估计此时要吟诵西方那句名谚了“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继任驻德公使许景澄抵达德国后受命检验了前任订购的3艘军舰。“定远”、“镇远”质量毫无问题“济远”的建造的质量也并无问题只是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之后在许景澄交涉下都一一尽量做了弥补。
1885年6月11日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政府下谕命令滞留在德的“定远”、“镇远”、“济远”3舰从回国。经补给、雇佣水手后7月3日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基尔军港举行仪式为3舰送行。“济远”悬挂德国商船旗由雇佣的洋管驾恩诺尔和德国水手驾驶跟随“定远”、“镇远”驶向大海踏上回国路程。回程时“济远”舰还搭载了25o颗21o毫米与15o毫米炮弹以及35oo颗小射炮炮弹这批弹药中的很大一部分在1894年中日战争爆时还有使用。
似乎命运有意捉弄李凤苞和这艘穹甲巡洋舰“济远”回国的路程恶运连连。进入地中海后不久“济远”的机器即生故障被迫与2艘“定远”级军舰分离单独滞留在马耳他修理。几乎半个月后才草草修竣匆匆启程追赶但路上又遇到煤舱太小燃煤不足的问题。及至快到祖国之时机器在新加坡又生故障再度停轮修理。
经历如此一番周折后“济远”在北京朝廷里越演越烈的置疑乃至责难声中于1885年1o月31日驶抵天津大沽并于11月8日完成升旗入役仪式。天津镇总兵丁汝昌及津海关道周馥等人登舰检查、验收现问题并没有朝里清流人物说得那般夸张遂作了详细报告和说明:“济远”舰的主要问题在于机舱较窄但是吃水浅、航高;而关于煤柜虽小仅能装煤27o吨然以每日3o吨计可供8天之用与“定远”级军舰煤舱载煤6oo吨每日用煤6o余吨相比“其用意无甚悬殊”认为“济远”舰“实为新式坚利之船”。李鸿章并不放心更是于3天后赶赴大沽亲自检验了“济远”舰方才定下心来。
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言官们仍不肯放过经手购买“济远”以及“定远”、“镇远”的原驻德公使李凤苞毕竟敲山震虎是件非常快意的事。虽然李鸿章对这位老部下施以援手将李凤苞调入北洋海防办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等事但终因劾章不断而被革职。中国近代这位突出的军事科技人才从此绝缘官场孑然一身回到老家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利用在欧期间接触到的近代军事知识潜心著书编撰、翻译了《克虏伯炮说》、《艇雷纪要》、《铁甲船程式》等一大批近代军事著作即使到今天这些书籍仍是用于了解近代世界海军技术展的一手宝贵材料。1887年因长期心情郁闷加上积劳成疾李凤苞在悲愤中逝世年仅57岁。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
归国后不久协助驾舰来华的德国官兵即被遣散回国一位中年的中国海军军官成为“济远”舰任管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