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重回洱海(2/2)
上了车,隔壁的老郑正端了一碗撒小葱的白族米粉吃的淅沥呼噜,林明把袋子打开,正好给他配菜了。大家都来瞧稀罕,说林明果然爱吃肉,走哪儿都惦记着。林明自己夹了一筷子,味道不错!除了本身的红烧卤肉味之外,又有重庆拌菜的浓香,很下饭。
导游小杨,买了洱海特产的淡绿色小菱角,招呼大家分吃。林明拿了两个,笨手笨脚的剥着,菱角的尖端很锐利,差点扎伤手。小杨笑了,示意是咬着吃的,很轻巧的一咬开,就剥好了。
导游看见林明买的猪头肉,笑着说这是白族的特色菜。白族人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欢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林明买的是卤猪头,他打算晚饭时跟大家一起吃。现在筷子就一双,满车的人都被香味所诱,眼巴巴的盯着。司机加好水,又要出发了。
导游总算满足了大家的愿望,带他们到了洱海边,宣布自由活动40分钟。大家兴奋的朝洱海冲去。风很大,吹乱了女孩子的头发。因为是高原地带,天阔云低,蓝天、白云、洱海,如同一幅画。大家都陶醉了。
洱海其实是一个淡水湖,因形状狭长似耳,故名。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
湖面海拔198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最深21公尺。湖水由下关市流出,汇合漾濞江注入澜沧江。洱海鱼类资源丰富,有弓鱼、鲫鱼、鲤鱼和细鳞鱼,其中弓鱼最为有名,当地有鱼魁之称。
大家都站在高处拍照,林明很快找到接近水边的路,绕了下去。佳佳招呼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偷偷的跟着他。一条清澈的小溪汇入洱海,海边是绿色植物和粗砾石沙滩,还有栓船的木桩,不知道多少年。林明给两个小丫头拍了照,留她们跟溪水嬉戏,继续向远处走。
他唤醒饕餮起来干活,少不了要给猪头肉吃,其实饕餮早就被香味熏醒了,眼巴巴的正等着呢!吃完分装的一半,饕餮抹抹嘴巴,指挥林明以打水漂的形式把玉佩扔入湖心,然后开工。
林明迎着风,坐在洱海边,哼起周华健的老歌,有句歌词很是应景:“同看海天成一色,潮起又潮落,潮起又潮落,送走人间许多愁。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心海。”
饕餮干活很卖力,吸收了很多洱海的水,弓鱼自然到手。额外的收获是洱海的一种长长的水草,叶子浮在水面,可以当沙锅鱼的配菜。还有螺旋藻,不过林明暂时没打算把它做成营养片,作为浮游植物喂鱼好了。
导游喊集合了,林明不舍的站起身,最后看了两眼洱海,要把这美丽景色记在心底。
晚上赶到楚雄彝族自治州住宿。林明他们太累,没有去彝人古镇参加火把节和百家宴,只在附近的农贸市场转了转。天已经全黑,市场也快打佯了。在市场门口,林明买到了青芒果,比在大理买的中等个头的黄芒果大的多,据说是用来榨芒果汁的。他一口气买了不少,全藏在玉佩里保鲜。
林明这两天芒果吃的太多,嘴角有点过敏,被导游小杨提醒才发现。不过他不以为意,“过敏也要吃,大理的芒果太好吃了!”一句话把小杨逗乐了。
想到导游这些天不停的讲解,喉咙都哑了,而且还有感冒症状,林明在回宾馆的途中买了一些咽喉片和感冒药,顺手递给小杨。咽喉炎可是教师的职业病啊,都当糖豆吃了。看着小杨感动又诚挚的望着自己,那微微湿润的黑眼睛,林明心里一咯噔,她不会是误会什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