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狱中劝言(2/2)
从此至终,刘三吴都不发一言。陈慕白深深的吐了口气,看来自己的劝言还有点效果。本来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闻刘三吴慷慨陈词道:“小儿休要胡说,本官身为翰林院大学士,为朝廷选拔人才,自然要做到克己奉公,选出有才之士,如若不遵从考试制度,让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滥竽充数,臣就辜负皇上重托。你休要妄图糊弄本官。”
陈慕白一脸无奈,看来自己刚才说的,这个老迂腐是一点都没听进去啊!看来真的如史料记载那本,刘三吴,我已经很想,很想,救你了,是你自己看不清啊!没办法了。只好用绝招了。陈慕白语气一重,道:“刘大人,南北分科,皇上志在必行。如若你还固守陈词,没人能救得了你。”
“哼……休要吓唬本官。本官一条命本来就是报效朝廷的。只要我没断气就绝对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刘三吴一甩自己的囚服,一身正气道。
“那草民告辞了。”陈慕白无奈道。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结,这就是刘老爷子的终结啊!
“不送。”
陈慕白出了大牢,站在大牢门口,深深的鞠了一躬,发自内心的为这个一辈子都忠诚,就是连死固守着自己忠心的老人鞠躬。之后连忙回御书房禀报。朱元璋好像早已经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并没有说话就让陈慕白退下来。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如史料中记载,将刘三吴等人判成了“蓝玉党”,白信韬、张信、陈安三人处死,刘三吴因年老免死,充军边疆。之后朱元璋亲自阅览卷宗,重新录取了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很巧合的是,陈慕白正是第六十一名,陈慕白不知道为何自己能够成为第六十一名。不过亲自批阅卷宗的老朱却心里有数。看到陈慕白的文章确实不咋滴,八股文的格式很不正确,当时张信等人复查时看到陈慕白的卷宗直接丢到一边,认为其文章没有八股文的规定,自然不可能选中。而亲自阅卷的朱元璋却特意看了一眼,此文章虽然不符合八股文的格式,不过其文气势磅礴、略显大气。才让朱元璋看中。
六月殿试,跟陈慕白较好的韩克忠殿试第一名,而陈慕白当时表现普通,得了三十七名。当然啦!这已经不错了,即使陈慕白是现代人重生过去的,也并不见得知道洪武三十年的题目是什么,更何况陈慕白附在的这名名叫陈慕白的学子也赶不上北方众多学子,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好了。
接下来韩克忠任命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本来让大家都期待的陈慕白却被朱元璋任命为青州当七品知县,这是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的地方。原本这件事情乃是陈慕白领头,而且事情处理的很好,为何将陈慕白任命成一个地方官。七品官确实不小,可是在地方,如果皇上想不起来你,估计你一辈子就在那里呆着吧!所以比起来京官才有发展前途。因为经常见到皇上,皇上一高兴就提拔提拔。
虽然是这样的结果,不过陈慕白心中已经很感激了,他想逃离应天,至少现在想逃离。因为在朱元璋的面前太可怕了,自己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引来这个快要翘辫子的老头杀心。不过让陈慕白很郁闷的是,这个老头为什么派自己去青州,那里可是齐王的地盘啊。用不了多少年,齐王就被小朱给查办了。身为县令的自己要如何跟齐王撇清关系啊!心中却想,一定要避免跟齐王产生关系,一定不能产生任何的联系。一定要尽快的从青州出来。
即使身为地方官,也足以让苏府内的下人们不再鄙夷陈慕白。背地里也不乱嚼舌根。这日陈慕白接到朝廷下达的任命文书返回苏府。走到大厅内见到苏廷煜正在喝茶,拱手道:“岳父大人。”
“慕白。此次去青州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你在青州一定要做出政绩,虽然为父猜不出来皇上此举的真正用意以,不过十有**是考验你。在那边做事一定要循规蹈矩。为父相信用不了几年,你就能够升迁。”苏廷煜安慰陈慕白道。
陈慕白很谦虚的接受岳父大人的指点,不过心中很是郁闷,用不了几年,再过了三五年,靖难之役就终结了。我还有啥发展前途。不过现在这件事情急不来。只能够一步步的走。陈慕白拱手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三日后,慕白就要前往青州上任,。刚来应天时,在栖霞寺内居住,如今要离开,理应跟栖霞寺的大师告别一番。”
“好,知恩不忘报。明日带两名小吏前去,贡献点香火钱。”苏廷煜满意道。
“是,岳父大人。”陈慕白说完就告别苏廷煜返回房间。
枯荣大师,那个似乎能够看破一切的老和尚,不知道他对自己这次前往青州到底有何看法。是否愿不愿意帮自己算上一卦,也知道此去到底是凶是吉!想到明日就能够跟大师畅谈,陈慕白的心情就变的一场激动。躺在床上很久才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