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张从复都军鳌山渡 中(2/2)
“都是昨日刚走?”段颖看着他又淡淡的问了一句。
“昨日刚走。”这次孟朔却是头上见汗,心中更加忐忑,硬着头皮答道。
“唔,这我在军中不可多呆,但这军务却耽搁不得。张行!”段颖没有追究这几人为何离去,正了正身子,喊道。
“属下在!”张行应声从段颖身后出列。
“今日委任你为佐贰郎,令军中大小事务。孟主薄,有何事情,可向张行报备。”段颖不问其他,以军务耽搁不得为由,直接把张行提为佐贰郎,却另孟朔很是惊讶。
只是这一个毛头小子,便已是令军中不服。此时不加安抚,还独自任命,任人唯亲,只怕这军中立时要乱了。但他一个行营主薄,只是管缮钱粮,这类事情差不的话语,只得闭口不言。
“董逢,你带领武卫,为我军中司法郎,巡营庶务,若有骚动,缉拿勿论,胆敢反逆,就地斩杀!”
“成宪,你暂领行营主薄,同孟朔好生学学,我有大用。”
“赵顼,你暂领都粮军务,帐下若有不听言明之事,讲于董逢知晓,令其责罚。”
段颖一口气安排下来,后面诸人一一出列,躬身应诺领命。这孟朔却是越发恐慌。
无他,见段颖这手段,显然已是做了最坏打算,且他清楚这军营之中所发变故。
昨日佐贰郎以及三位主薄都在,到了今日便或告假,或远行,且还要拉上自己。只是顾念重重,并不曾答应,才有今日之事。
佐贰郎孙博与其他三位主薄在丹陵都是有根基的,哪里是自己寒门子弟可与之相比的?若非将军念及自家弟弟情意,这行营主薄位置哪里能轮到自己了?
自家弟弟虽说是得到将军赏识,但两兄弟到底只是寒门子弟,比不得他们那些世家根基雄厚。能再这里做行营主薄,已是每日战战兢兢,不敢懈怠半分,如何在情形不明之时,同孙博他们合流,挑衅主官威严?
孟朔心中庆幸不已,见这位新任中郎将行事不带半分拖沓,且明晰情形,这一来便任命亲信作为佐贰郎。待上报将军,便直接夺了孙博之位,可怜孙博他们还因看其年幼,要折其颜面,真不知是看清形势,有了自知之明,还是名言其不负,可笑!可笑!
虽不知其能力若何,但只见段颖刚刚如此手段,也不可让人小窥,虽是年幼,却令孟朔其不了半点不敬之心,形势如此。官与吏不同,官为众吏之首,受命于上,其一县之长也要上表朝廷,有朝廷加封,才可就任。这中郎将作为九百石大员,任命皆有中宫所出,镇南将军也只是让其暂带,还要上表朝廷,等正式任命下来,才算名正言顺。
他们这些胥吏却是不同,任命皆受制与主官。如都粮中郎将帐下佐贰郎,都是主官钦命,上报镇南将军便可,一般都不会阻拦。盖因佐贰郎作为主官副手,协调诸事,都是主官亲信。银钱都是主官所发,不受军饷。他们主薄比之佐贰郎算是正规些,这管理军务,整理账册之事,若无半点本事,怎可担当起如此要务?一般主薄是可留任军中,但若是主官要换,镇南将军多半也不会阻拦。
孟朔恭谨非常,见段颖安排妥当,当下也道:“归之领命!”
段颖淡淡一笑道:“孟主薄表字归之?嗯,某帐下之人多是初涉军务,还要归之多多教导才是。”孟朔自称表字,便是表明了态度,这让段颖很是满意。
若是这孟朔是一阳奉阴违之人,那他这都粮中郎将形同虚设,来此地如同黑夜行路,前路莫测。少了他们这些管事之人,那军营事务怕是要立时混乱了下来。
现在孟朔态度良好,令段颖放下心来。有其熟识军务,便可让周围诸人多加学习,便是那些人物尽皆罢黜,也不知让军务停顿下来。
富阳郡大乱,郡守被囚禁,这镇南军正枕兵待戈,赵顼在外探的一些风声,段颖多少知晓一点。待镇南军一声令下,这粮草运行便是要务,重中之重,轻忽不得。在这节点上,若是这些郎官主薄都走掉,耽搁了军情,那他段某人便是罪不可恕。
“孟大人,饭菜已备好,可要上来?”门外牙兵禀报道。段颖来后,孟朔便安排军中伙头兵安排伙食,此时这饭菜已是准备妥当了。
孟朔看向段颖,见其点点头,便让这样牙兵把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