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书房内 山谷中(1/2)
古今差异巨大,相差两千多年,所看到的和了解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或许从这两人身上能得到一些启示。
当下,李云清清嗓子,拱手肃声道:“还请曾兄不吝赐教!”
这话一说,曾昱看了许书嘉一眼,jīng神又是足了几分,看起来两人像是讨论过,不假思索的说道:
“钟武此地据淮水上游,南依大别山,扼武胜、平靖、黄岘三关,处南北冲要。南可以制荆、扬,北可以争颍、洛,西可以出宛、邓,东可以障淮西,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今本县就掌握在李少爷手中,凭借此地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作为!”
这番话李云倒是理解得比较快,有一点他还是知道的,身处战略要地固然占尽先机,可也最容易受到来自周围地域的侵扰和挑战。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才有连续不断的补给,才能有持续的战争能力,没有根据地的军队就像水上浮萍,压根经不起风吹雨打。
“据在下所知,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四战之地,曾兄弟对此有何高见?”
“李少爷说的是,确实如此!想要扬长避短,就要先取荆、扬二州,然后占据汉水上游的南阳郡。在中原地区,南北形势虽是南不如北,但东西形势却是西足以制东,南阳郡就显得极为重要,其南端的襄阳是屏护江夏的重地,自襄阳北上,循丹水等汉水支流上行,越过伏牛山,即可进入伊洛河谷,而后,或东取洛阳,或西攻关中!”
曾昱一口气说完,许书嘉又接着说道:“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数十年来皆是如此!李少爷,有志之士当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时不我待啊。”
话说到这般直白的份上,李云就应该是站起来深深一揖,口称:“先生大才,可愿助我图王霸之事乎”,那他们就该连忙大礼参拜,高呼“明公在上,某愿助一臂之力”,这就完美了。
文人儒生,尤其是有志向的年轻人,时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得遇明主,如蛟龙入海一半,大展抱负,名扬青史的诱惑哪个文人可以抵御?没准别人正等着李云起身呢。
可惜当事人正陷入沉思之中,李云被他们提起的南阳搅动了心绪,无时无刻不在的那种压迫感又是涌上心头,还有一句话他有印象:南阳,光武之所兴!
并不是他们说得不对,相反,在李云看来,堪称字字珠玑,这两个年轻人尽管有些夸夸其谈,略显浮躁,才能还是有的,这大概是这类人的通病。不过就算你们见识再高,也比不上自己这个知道结果的人。未来绿林、赤眉兴起,刘秀加入绿林军就是在南阳某个地方起事,昆阳一战名动天下,尔后绿林攻占洛阳和长安,不久赤眉打败绿林,最终反倒成全了刘秀。
李云知道天下大势的大概走向,先不说自己能否占据南阳郡,如果占了南阳,那刘秀会在哪里起兵?他知道的那一点历史知识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这只会让他更被动。
他现在所做的,是在用未来改变现在,在现在又竭尽全力想改变未来,这话有点儿拗口,不过不难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据他所知,历史上那些率先起来反对旧的王朝统治秩序的人往往不能够重建新的秩序。
秦统治暴虐,率先起来反秦的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遂有风起云涌的响应,四方豪杰起而亡秦。秦亡之后,更广泛范围内的争夺才刚刚开始。王莽统治暴虐,天下怨之久矣,率先起来反王莽的是绿林、赤眉起义,四方豪杰继之而起。王莽灭亡,更广泛范围内的争夺又才刚刚开始,之后的隋、元都是如此。
这些政权大多统治暴虐,高度**,横征暴敛,剥削百姓。这样的王朝在皇权削弱后,逐鹿的群雄往往大大小小数以十计。但在经历了时间并不长的一段动荡和混乱后,大多灰飞烟灭。
绿林、赤眉的最终失败,固然有一部分是其自身堕落的原因,更多的却是新朝最终灭亡之前,它是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这时,它还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维系各种离心力的工具,也就是说,此时的离心力主要是针对新朝而已,这时候,斗争虽然尖锐,但形势和范围倒还简单,矛头所指也比较集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