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52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

第552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552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

对於老朱的反应,陈景恪毫不意外,

对於现在的大明来说,再强大的武器也不过是锦上添。

有时候武器太强,还会让大家没有安全感。

但粮食不一样,对农业文明来说这就是一切。

谁能给粮食增產,谁就能封神享受祭祀。

自洪武十五年改革开始,朝廷就组建了很多实验室,研究农作物增產的办法。

之前基本都是从改良种子方面著手。

至於施肥,大家自然知道这玩意儿很好,可肥料怎么著都是不够用的。

现在有一种肥料,可以无限生產,可以全民推广。

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还不是增產三五十斤,而是直接翻倍。

在这个数据面前,民爵又算得了什么,老朱都恨不得立即给他们封神。

包括其他勛贵,此时也都不再反对民爵之事。

他们怕自己要是再反对,会损了阴德,死后下十八层地狱。

朱雄英悄悄竖起大拇指,厉害,直接掐住了大家的命脉。

陈景恪依然觉得不够,又加了一把火:

“土地轮耕是为了养地,有了足够的肥料,就无需轮耕了。”

“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全年耕种。”

听到这话,大棚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大家知道土地要施肥,没肥料怎么办?

暂停一年不种庄稼,靠自然恢復,也就是所谓的轮耕。

所以,天下的土地,永远都有一半是慌著的。

如果把这一半土地也利用起来“嘶—”大棚里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老朱已经不只是手抖了,浑身都在抖:

“你说的这肥料—真的能不限量生產吗?”

陈景恪点头,肯定的道:“可以,但———“

老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没有但是,倾尽一切努力,必须把肥料作坊建立起来陈景恪郑重的道:“是。”

生產化肥很简单,但也很复杂。

简单的地方在於,用土法不顾后果的去做,確实也能生產的出来。

后果吗,经济效益低还是小问题想想各种化学污染就知道有多严重了。

复杂的地方就在於环保、高效率生產。

这就要求必须从零开始,打造生產线。

这不是一条生產线那么简单,而是每一个需要用到的地方,都要打造一条完整生產线。

把化肥工厂建立起来,差不多相当於建立了一整套的基础化工品生產体系。

其中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前有需要都是实验室生產,规模小產量有限,大大限制了理科的发展。

尤其是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应用。

目前也確实有必要打造一整套的化工產业体系了。

还好,洛下书院十几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两万多名学生。

这些人都接受过系统的理科培训,在这个时代那都是理科精英。

其中一部分没有天赋的,或选择出仕,或选择去当老师教育更多学生。

目前在书院和朝廷各技术部门工作的,有七千多人。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动用,抽调出来两三千,再把毕业生召回一部分。

组建一支五六千人的团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么说吧,前世能组建起这样一支团队的国家,都不超过三分之一。

这么多人一起努力,再加上朝廷的支持,陈景恪有信心把这套体系弄好。

而且作为过来人,他很清楚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从一开始就会把环保这个概念,植入工业中去。

大明现在是领先者,没必要搞先污染后治理那一套。

困难怕什么?

一项一项去研究,没有啃不下来的骨头。

而且陈景恪的计划还不只是如此,他要借著这个机会,对全国的基础建设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规划。

以后能少走很多弯路。

因为化肥的插曲,大家也没了游玩的心思。老朱恨不得立即回宫,將此事给敲定下来。

还是朱雄英劝说:“大家早就在期盼著我们的到来,现在来了不见见他们,恐凉了人心。”

“况且,以后生產肥料,也要从他们这里抽调研究人员的。

老朱这才带著大家去吃了顿饭。

饭菜很丰盛,大多都是山里打的野味。

不过很显然,老朱吃的是食不知味,扒拉几筷子就声称吃饱了。

之后就是例行的领导讲话。

將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眷组织到一起,老朱、朱標、朱雄英分別讲了几句。

三皇同时现身,还鼓励表彰大家,很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大家纷纷表示,要为大明尽忠。

这一套流程做完,老朱才带领大家离开。

回去的时候,陈景恪被喊到了老朱的御攀上,亲自向他讲述了肥料,以及工作建造的事情。

陈景恪就將自己的计划和他讲了一下,並且还拿火柴举例:

“火柴看似简单,单独造几盒也很容易。但想要大规模生產,就非常麻烦了。”

要建造采木场、要加工木料,这一整套体系都要从零开始建设。

红磷也一样,要选矿、採矿、提炼等等。

这还只是原材料,还需要交通运输配合,將材料运到一起组装。

最后的產品还要通过交通运输,送往全国各地,

產业链越完整,效率越高,运输越方便,这一盒火柴的价格就越低。

“纯手工生產,这一盒火柴得卖十文钱。如果我说的產业链能建立起来,一文钱能买十盒。”

“这套產业链不只是可以用来生產火柴,很多设备和原材料都是可以交叉使用的。”

“木头除了造火柴,还能造家具、建房子;冶炼厂还能冶链金银铜铁等其它矿石。”

“它的很多设备,也可以为生產肥料提供原材料。”

“修好的铁路、公路和航运体系,应用面就更广泛了。”

“只要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有什么新发明想要应用於实际,就不用再这么麻烦了。”

“到时候,所有与民生相关的东西,价格都会变得非常低廉。”

“肥料可以运送到千家万户,所有百姓都能买得起。”

“全新的衣服只需要几文钱,普通人工作一天就能买一件。”

“食盐运送到全国各地,可能只需要一文钱一斤。”

老朱听入迷,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种种画面,好半响才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