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52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

第552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这就是生產力改变世界吗?”

陈景恪肯定的道:“是的,这就是生產力改变世界。”

老朱看著他,说道:“你说的东西,很多咱想都想不到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咱相信你的话。”

“咱还是那句话,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需要钱財就去国库里取,需要人才就让朝廷帮你找,务必要將你说的东西建造出来陈景恪都有点惊讶,本以为这么大的事情,老朱起码会慎重思考一段时间。

谁知道根本就没有。

老朱痛快的有点不像是个皇帝。

不过紧接著老朱喃喃自语道:

“做到这些,应该就能平稳度过寒冷期了吧,咱能为后世子孙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一旁的徐达、傅有德等人,也都深以为然。

陈景恪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记得寒冷期,並为此忧心。

这让他不禁有些惭愧。

虽然他经常把小冰河期掛在嘴上,但那只是为了游说別人罢了。

实际上他自己对小冰河期,並不是特別重视。

很简单,大明灭亡的主因並不是气候变冷,而是士绅集团做大,收不上来税导致的財政破產。

气候变冷,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满清也同样处在小冰河期,可他们靠著屠刀完成了对全国资源的整合。

朝廷能有效的重新分配財富,坚持了两百多年,还创造了红薯盛世这一古代史最后的辉煌。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改革,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隱患。

只要大明朝廷的財政健康,面对小冰河期有很多办法可以度过。

当然,他也为小冰河期做了一些准备。

改良土豆,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等等,都能让后世更加从容的面对冰河期。

可是,就算没有小冰河期,这些事情他也一样会去做。

所以总体上来说,小冰河期只是他用来恐嚇別人,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罢了。

只是没想到,老朱他们竟然如此上心,估计私下没少为此事发愁。

这如何能不让陈景恪感到惭愧。

但更多的还是庆幸,庆幸自己小冰河期这手牌打的太好了。

宗教为何喜欢搞末日审判?

说白了,就是利用末日的恐怖来嚇嘘人,达到传教的目的。

小冰河期在他这里,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

他天天渲染小冰河期的可怕,周围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隨著他个人影响力的扩大,这个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大。

报纸出现后,全国都知道了温寒变的事情。

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勇气。

大家选择保守,那是因为保守至少能带来两三百年的相对和平。

这是可以预见到的和平。

而改变是不可预知的,说不定下一刻就大崩盘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会倾向於保守。

陈景恪的变革如此剧烈,却始终有一大批人追隨,且追隨者越来越多。

就算是保守派,大多意见也都是可调和的,真正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只是少数。

这其中自然有利益的因素。

可永远不要低估华夏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有德之土。

他们真的会为了心中的真理赴死,而且还是无数人前赴后继的赴死。

大明的这场大变革,史无前例的剧烈,却没有遭遇这种阻力。

很大原因就是小冰河期的存在被证实。

明知道前方有大危险,选择保守死路一条,大家自然会去寻找新的出路。

纵使这条路充满崎嶇和未知,也总比走死路要好。

老朱、朱標、徐达这些人,表面不动声色,私底下必然是弹精竭虑,在寻找应对之法。

如他们一般的人,更是不知凡几。

陈景恪的变革,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越拉越多的人选择了支持他。

想明白这一切,陈景恪既感到开心,又有些五味杂陈,

开心的是,华夏拥有优秀的文化和族人。

复杂的是,自己一再自我警醒,不要小看古人。

但有些东西不是自我暗示几句就能生效的,在潜意识里他依然在戴著有色眼镜俯视古人。

他以为是自己的努力,强行扭转了古人的观念。

殊不知,是大家看到了危险,选择跟隨一次次正確的他。

套用一句前世的话:个人作用不可忽视,但万民的选择才是推动歷史发展的主因。

这一刻,他对那个人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宫之后,朱雄英和陈景恪先是商量了一下民爵的事情。

两人都觉得,这东西就是个荣誉称號没必要搞的太复杂,最终確定为三等。

第三等为科土,就是在理科有较深研究,又获得一定成就的人。

第二等为专士,在某一个方向,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

第一等为院士,在科学领域拥有巨大贡献,一代宗师般的巨匠。

三等民爵,福利待遇对应的是功勋九转的上中下三等。

只不过,功勋九转可以代降继承,民爵只能本人拥有不可传承给他人。

之后两人就拿著这套標准找到老朱和朱標商议,两人都一致赞同。

不过在推广上產生了一点分歧,朱元璋认为应该立即推行,朱標则认为应当缓行。

“那种肥料到底如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拿到更多数据才能好说服大家。”

“况且工匠地位低下,这是几千年的习俗,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我们强行设立民爵,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我以为不妨先放出风声,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討论,然后再引导舆论。”

“等时机成熟了,朝廷再顺水推舟拿出民爵之法,阻力会小很多。”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他的主意確实更加稳妥。

陈景恪也赞同的道:“现在理科还处在萌芽状態,真正要迎来大爆发,还需要一段时间酝酿。”

“民爵的事情倒也不急於一时。”

“不妨按照太上皇的意见,等新式肥料的效果进一步证实,再顺势设立民爵。”

“有粮食增產的功绩在,就算在顽固的人,也不敢阻挠此策。”

老朱见他都同意了,也不再说什么。

於是这件事情就此確定。

接下来他们討论了另外一件事情,惩奸除恶。

老朱杀气腾腾的道:“必须重拳出击,儘快將这股歪风邪气制住。”

“如此才能腾出手来,建设景恪所说的產业链。”

朱雄英也恶狠狠的道:“本来我还想给他们几个月时间自我整改,现在没必要了。”

“明日早朝我就宣布此事。”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