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风云之名将路 > 第三十六章 诸葛的烦恼

第三十六章 诸葛的烦恼(1/2)

目录
好书推荐: 盗可盗之非常盗 修佛破天 花开院 九天妖神 那谷山庄 常然同学 武迹寻仙 浮世仙劫 唯情逆道 极品废体

诸葛亮背着双手在丞相府中来回踱步。他现时的心里非常烦乱,前些rì子诸葛亮收到了两封书信,让孔明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那是远在江州的李严用上奏和私人信件的方式分别表述了同样的一个意思:诸葛亮劳苦功高,朝廷应该继续加封诸葛亮,以显示皇恩之浩荡,大汉之重才。

这两封书信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是李严有感于诸葛孔明鞠躬尽瘁cāo劳国事,从而为丞相大人上表请功,体现了李严大人的宽广胸襟。于是朝野上下一片称赞之声,更有不少朝中大臣也纷纷上书附议。

而在诸葛亮看来,这两封信无异是两枚锋利的匕首,yīn险地刺向大汉帝国的心脏。孔明再次走到几案之前,拿起了那两封书信端详。

“诸葛丞相钧鉴:

向有周公辅政在前,万世奉为臣之楷模。公蒙先帝托孤之重,夙兴夜寐,殚jīng竭虑;挽天下狂澜于即倒,扶汉室大厦之将倾,功盖千秋。况有文臣武将,心系先帝之托,无不勤于所事,忠于所守。大汉天下寰宇澄清,政通人和;实桓、灵以降未有之盛世耶。其功不让周公。

严深服丞相奇才,先帝曾言曰:孔明之才,胜曹cāo百倍。昔rì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窃居丞相之位,又加九锡,妄号魏王。今丞相几以一人之力匡扶汉室,其功绩胜曹贼远甚;严当上表请奏陛下,加丞相九锡,尊为武乡公。望丞相幸勿推辞。”

孔明苦笑一声,好一个“幸勿推辞”,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几乎就坐实了自己似乎心里也期望着李严的表荐。李严啊李严,你的心思真的只是这样吗?

“臣严谨疏:

今天下鼎立,汉室屈于西南一隅;当奋起王师义卒,北定中原。严虽不才,亦愿以江州八万jīng锐供以驱使。重整大汉河山,遂却先帝心愿。

然文武诸臣,既有攀龙附凤之心,更有封妻荫子之愿;昔rì先帝起于陇亩,英才之士无不赢粮影从,所求无非建功立业。今九州三分,当以绝勇之将北定中原;故臣斗胆请表奏丞相诸葛亮加九锡,号为武乡公。…………”

诸葛亮把李严的两封书信丢在了几案之上,以手抚额。这李严的心思其实不难猜度;一来,上表请皇帝加封自己,如果皇帝同意了,加封的必然不会是他诸葛孔明一人。至少,李严李尚书令也不会被落下。万一皇帝不同意,这猜忌的事情还是会落到诸葛亮的头上;毕竟李严上表推荐的是丞相而不是他自己。

如此一来,李严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坏处。加封,李严一定不会少了一份;皇帝猜忌自己,李严就可以借机以另外一个托孤大臣的身份得到重用。

李严啊李严,你的心机果然深沉啊……皇帝在收到李严的表章之后,毫无反应,只是看似平淡的把这一份东西转到了丞相府。显然,皇帝是想看看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这样看起来,皇帝到底还是起了疑心的。

诸葛亮岂能不知道李严的心思。同为托孤顾命的三位大臣,自己和杨峰,一人主政务,一人主军事,在他人眼里无不是位高权重。只有他李严虽然名义上是尚书令,也属三公九卿之列,偏偏远居江州,在朝中说不上什么话,也没有什么势力。

前些时候,李严突然上书;要求在江州周围划出五郡另立巴州,同时自荐为巴州刺史,要求开府议事。这件事当时在朝堂上引发了无数争议。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李严罔顾国家,一心只为自己谋求利益,实在有负托孤大臣的体面。

于是大家纷纷希望朝廷能够贬斥李严;最后还是自己力排众议,只是轻描淡写的以“天下未定,重划州郡,实甚不妥”搪塞了过去。同时还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意思其实很明白:江州这一带就交给你们李家了,李严你也不要再在乎什么虚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