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昏君志愿 > ~第二十八章~内忧外患

~第二十八章~内忧外患(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战魂嘲讽 原力体 霸体神芒 大罗金仙在人间 龙虎再起 轩辕决善 网游之长生不死 凉州马超 天降神武 混蛋之裂变时空

长安东市的食街不过是在旁边一侧,我们坐上马车,很快就到了一间高雅洁净的茶馆楼下。

这是一间两层高名为陆羽的茶楼小馆,没有太过华丽的装修,却显得很优雅淡薄,亦是诸多文人学子的集中地。他们是中上阶层的知识份子,能够识字读书的,家里肯定是有几分薄产,而且无需为生计奔波劳碌,这才会常常聚集在茶馆酒楼之地讨论国家大事、倾谈社会时局之类。

我想来这里,自然是亲耳听取一下民间的情况。

这也算是微服出访之际,几乎必然要去的选择。

虽则来自各方的奏折和报告定期都会送到我的面前,但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官员,向来都有报喜不喜忧的惯xìng,所以还是需要自己亲自了解一下。

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极多,也有很多来自远方各地的旅客,所以专设宽阔的大路给马车商队行走,稍微有点规模的茶楼酒馆就有停泊马车的地方。

一个年轻的小侍者看见我们的马车停下,就飞快的跑出来迎接。

他一见到我和希平的衣着,就知道是富贵的主儿,又是哈腰又是奉迎的,立刻便说带我进去楼上的雅座。我觉得这里也不错,便让一行人都跟了上去,只留下一个侍卫照顾马车。

走进了茶馆一楼的大厅,这里主要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茶客,人多也比较嘈杂,还有一个中年说书先生在拍板说书,显得热热闹闹的。而楼上则清幽典雅得多,加上可见的景sè及远,更是风景宜人。

这雅座的人客并没有楼下那样多,想来价钱也比较贵,只有寮寮几桌坐了人,而且他们的衣衫都甚为华贵,一点也不会显得寒酸。不远处就有几个书生在一边品茗,一边高谈阔论国家大事,这可正是我所需要的。

当我和希平才刚刚坐好,侍者已经把桌子抹得一尘不染。

见到侍卫们还是分站在我的背後,小绿也是站在希平身旁侍候,我便道:「怎麽了?你们也找个张桌子坐下吧。」

「是。」侍卫们只是应了一声,却仍是木口木脸,完全动也没动。

笑了一笑,我亦没再说话。

一旦皇帝微服出宫,侍卫们定当极度紧张,而且说不定莫隆正守在暗处,他们就更是不敢放肆了。

我随便叫了一壶碧螺chūn,也点了几盘茶点,像是梅花糕、海棠糕什麽的。

可能这段时间客人不多的关系,点的东西很快就送上来。在侍者要替我斟茶的时候,身旁的赵成勇飞快地抢过了茶壶,手法迅速似电,吓得年轻的侍者顿时整个人都呆住,不知如何是好,良久说不出话来。

「本店的茶食绝对乾净,绝对乾净!」一旁的茶博士见状急急说道,赵成勇却不理他,自顾自的从中倒出茶水,还嗅了两嗅。

张楚雄则从自己的包裹中拿出一套jīng美华贵的茶具,两人合作无间,先是使用银针试过茶水,又把送上来的茶点都亲尝过一口,这才躬着身子,恭恭敬敬地端到我的面前。

我知道御前侍卫都受过试毒的训练,这毕竟是职责所在,也不好阻止他们,只是留意四周客人的反应。

这就连茶博士也呆了,他那见过这样严格的喝茶方式,就是皇亲国戚亦不外如此。

「下去吧!」张楚雄寒着脸,一挥手,两个茶馆的员工才弯着腰,逃也似的离开。

四周的环境却静了下来,几桌的客人都眼见我这派头,自是不敢再高声说话。

大概是也留意到我们这边的怪异情况,那几个原在高声讨论的书生话声都轻了起来。

希平这妮子总是坐不定的,那里望望、这里看看,喝茶之余还左顾右盼。

我喝了一口茶,一股淡淡的清香滑入咽喉。眼前是清翠茂绿的松树,正随着chūn风轻轻飘荡,竟增添了几分舒情写意。

那几个书生跟我和希平隔了三张桌子,也是一段不短的距离,低声之下更是听不清他们在说什麽。

不过当我功聚双耳,却也能把他们刻意压下的说话听得七七八八。

「……子明兄看这年轻公子是何来历?」

「小弟亦不甚清楚,此人长相虽然普通,没有多少贵气之处。然而观那少女天香国sè,其几个随从威势吓人,想必是城中的皇亲国族……」

长相普通,没有贵气?我不禁哑然失笑。

「我等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免得招惹麻烦。」

「哎,别谈他们了。人家势大又如我等布衣何干?」

「那是,那是,还是说回刚才的事……诸藩情况怎样?」

「听说这段rì子非常安定,八大节度使这几个月都是深居简出,几乎没有任何的动静。」

书生们所说的就是藩镇了。

帝国现时有八个主要军事重镇,包括平卢、范阳、晋阳、朔方、河西、陇右、剑南、岭南。各地均设有节度使一职,掌管当地的军政要事,他们坐拥五至十万兵力,可谓地方的土皇帝。

这些藩镇有一部份是当年劝降的割据势力後代,有些则是老头子亲封的功臣宿将,原意是让他们经营军事要塞,用以巩固兵防和护卫zhōng yāng的京畿重地。这二十年来的效果甚好,却没想到为我带来意外的麻烦。

其实随着这两年的病情恶化,老头子开始逐渐管不住一众节度使,藩镇的气焰也变得rì益嚣张,所以才不断在地方加插兵力,作为与藩镇与藩镇之间的平衡。

「那是当然的,新君即位,这些藩主肯定要再三观望了。」

「就算不说诸藩,现时四周诸国却全部皆有不稳之象……」

「听说西南边的吐蕃又有不臣之心,还频频练兵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新皇登基,威信未立……」

「说起来,吐蕃本是被二王爷大军压迫之下才不得不请降,现时二王爷被幽禁在京,自然会产生其他心思。」

听过他们这番讨论,我则陷入一时的沉思之中,就连希平在一旁不住地叫唤,亦是充耳不闻。

华夏帝国位於东方大陆的zhōng yāng位置,四周都被各大小国家包围:北面是势力庞大的*;西北则有分裂出来的西突厥和西域三十六国,比较强盛的有楼兰、高昌、龟兹等;西南则是回纥和吐蕃:南边有南诏、大理;而东北主要势力为契丹族、女真族、渤海国;再到朝鲜半岛,则依次是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渡过东海,极东一面则还有神秘岛国大和扶桑。

这些国家的人口颇有参差,最多的据说是东瀛,在这小小的岛国里住了数百万人口,其余如匈奴、东西突厥等强大胡族都有过百万,那些人口少的国家,比如西域诸国,低至数万人口,只据首都一城的小城邦亦有。

而华夏帝国坐拥人口三千万,几乎是四周诸国的总和,加上经济和文化水准亦高於其他国家,一直处於文明输出国的地位,故此向来都是东方大陆诸国的焦点所在。

老头子在位时四出征讨,威名更是远播整片东大陆,除开战事年年的东西突厥和吐蕃,以及太过遥远的东瀛之外,大部份的周边国家都纷纷表示臣服――至少都在名义上如此,每年亦会派遣使节来京进贡。

只是今年老头子去世,从我登基即位开始,诸多臣属国都隐隐有不稳的现象,尤其是前两年才勉强臣从的吐蕃,这个月又有发兵拉练的报告,现在则连民间普通百姓都知道了。

很明显,诸国仍在观望即位了两个多月的新任皇帝──也就是我的对外政策。

他们都在等待,看我究竟是用以前先帝那套的强硬攻伐,还是回归爷爷太祖皇帝的以和为贵。

老头子那一套并不是不好,他在位的二十几年间压得四周邻国都喘不过气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引来灭国之祸,然而代价就是消耗两任皇帝总共一个甲子近六十年的国库储蓄。

这个代价,真的不可谓不大呀。

现时就算是我有心,恐怕亦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一旦我在外交上态度变得软弱,四边诸国那被压止了二十年的野心恐怕就立即暴露出来。

吐蕃是第一个,接住下来肯定会更多,更何况北面一直与我敌对的东西突厥呢?

这些西北游牧民族已是一个困扰历代帝皇达千年之久的难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