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最后一个文豪(1/2)
第367章 最后一个文豪
他身著华服,就像是最绅士的西方人一样,閒庭散步,几乎不看稿子,令在场很多人都恍然了。
多久没见过这样的人了·
然而他说的却是汉语!
余切的西班牙语说的很溜,但他这次没有选择用西语。
“去年我从哥伦比亚回美国,用了一个多月写下《地铁》,创下了不可思议的销售成绩—最快破十万、最快破二十万、三十万—如今这本书仍然掛在全美名著热销榜,也许今天之后还要再往上进步几名。”
“所有人都很奇怪,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余切回忆道:“我的合作伙伴是哈珀柯林斯集团。这是一个横跨多个传媒领域,世界性的大型出版集团。他们针对我受美国人喜欢的现象,进行了数次深度的市场研究———”
“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未来二十年將诞生人类最后一个世界文豪,这个人比之前的人都要名气更大,因为他首次迎来了全球化的传媒媒介,但这个人之后的人就惨了,传媒將过於发达,以至於读书不再是一个值得消遣的事情”
“那种妓女也来恭喜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盛况,將不会再出现了!今后的妓女不会再看书。”
镜头给到底下的马尔克斯。他的神情无比严肃。
国王卡洛斯?
卡洛斯本来是笑著的,忽然也闭上了嘴,露出明显的茫然神色一一塞万提斯奖才搞没几年,难道就要白搞了?
邵琦则惊呆了:余老师在国內鼓励文学发展,在西班牙对文学重拳出击。
只见到,余切又说:“在中国西北寧县的一处山区,我又有幸帮助了一个小朋友,这些年我总是抽空做类似的事情—奔赴现场的工作人员回来告诉我,儘管美国人都认识我小说中的『古文字”,可那些被帮助的孩子並不知道我。”
“他感到特別遗憾,他说,他们不会知道余切是谁。就在这个时候,我收到了两封信件。”
余切的语气上扬,他明显很高兴。
“一封来自於中国港地,因为一桩旧事被证明了,港中文的教授联合起来发给我荣誉教授头衔;而另外一封来自胡安·卡洛斯,就是你们面前的国王,他为我颁发了塞万提斯奖。”
“我私底下问卡洛斯先生,有没有看完过《2666》,他诚实的告诉我,他从来没有看完这一本书,他和那个皇马的退役球员一样,从来只是把书翻到了第一页。”
“他们其实没有看完过我的书,他们还是受到了我的感染。”
卡洛斯没有啥害臊的,不住的点头。
余切立刻接下自己的话:“正如塞万提斯似乎还活在我们的身边一样。有多少人看过了《堂吉訶德》原著?有多少人用堂吉訶德指代一类人?风车、反骑士、滑稽、战马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將这些意象同塞万提斯直接联繫在一起。”
“我们知道这些意象,就像是呼吸一样的自然。”
“我希望有一天,你不需要特意知道余切,你越是不需要知道,越代表我成功了。因为我就是你的存在本身,我永远的活在这里。”
礼堂內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掌声。
在塞万提斯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论作家的演讲如何,全体都要起立鼓掌两分钟。
许多作家的功夫全在笔上,演讲並不好,临场表现也很难评价—他们需要观眾更多的宽容。
这次却非比寻常,两分钟之后又是两分钟,两分钟之后又是两分钟直到卡洛斯登上台,掌声才不得不停止。
“你们为什么还不停止?”卡洛斯笑道。
“是时候停止了。”
“我怎么评价这次塞万提斯颁奖礼?”
“哦,它是伟大的颁奖典礼,无与伦比。”停顿片刻,卡洛斯选择这句话作为闭幕词此后的半个月,余切一直呆在欧洲,他平均每天要做两场演讲。前世和网友对线的经验,促使余切十分博学,几乎对时下任何热门的话题,他都能发表不俗的见解。
在搜寻引擎出来前,这是个bug级別的能力。
无法理解他怎么知道的,只能用天才来解释。
在阿卡拉大学这里,余切谈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復兴,他把欧洲的文化大爆发同黑死病联繫在一起,“黑死病导致残酷的优胜劣汰,这意外的提高了新生儿的基因素质。”
確实如此。
一批马德里研究所的歷史学家估算发现,文艺復兴时代的天才格外多,平均智力也更高。
为什么?
因为体质不好的掛了。
以前没有人这么逆向思维过。
但余切怎么懂歷史和生物的?
他真博学。
三十公里外的伯纳乌足球场,余切踢起了足球,他踢出几脚业余好球。前皇马足球队队长比森特,现已转型成了皇马青训b队的主帅,余切和他谈论了几句传控战术一一这是未来皇马死对头巴萨的拿手好戏。
比森特很惊讶:臥槽,你还懂球啊?
面对记者的採访,比森特道:“你问我余切的足球水平?当然是不如青训队这些小伙子的。他是个作家。”
“非要形容他的水平?好吧—”
“我只能说,他懂皇马的足球,远比我对文学的了解更多。他不是第一页的水平。”
伊比利亚半岛的巴塞隆纳,这是卡门的老巢,也是全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歷来这个地方就和其他西班牙地区不愉快,巴塞隆纳人觉得自己日子太好,完全可以独立出去。
86年,西班牙就是否留在北约举行公投,巴塞隆纳的反对声远高於其他地区。隨后又因是否维持“无核化”而爆发抗议,反对美国人在这里部署核弹。
余切又转型成为键政专家,他和一个美国哈佛的欧洲研究所教授爆发辩论。
因为余切支持无核化,他支持西班牙人不打西班牙人。
或者像《地铁》里面一样,美国人应该把核弹送给西班牙人,让西班牙人来决定发不发射。而且西班牙人还应当有权利向美国人发射。
这不是胡搅蛮缠?
美国教授快崩溃了:“我们的核弹是用来保护西班牙人的。”
余切反问:“你认为西班牙人没有能力保护他们自己吗?”
这话並不精彩,但他在西班牙讲这句话,西班牙人当然支持他了。一时间全是“余”的吶喊声,要求驱逐这个不识相的美国教授。
余切又乘胜追击:“中导条约都签订了,你们在这里部署核弹,只会让西班牙沦为战场。”
教授破防了:“你没有一句话有逻辑,你只是在不断的迎合西班牙人,这是因为你作为作家,对读者情绪足够敏感!你总玩弄这样的把戏!你和洗头佬有什么区別!”
“教授,为什么你做不到呢?多找找你自己的原因。”
这教授气得发狂,故意刁难余切:“你还没去过芭蕉叶岛,那是你们民族的一片土地。在那里,很多人不赞成你的想法,你还怎么要赖呢?討好观眾也没用!”
“我不需要討好观眾。我身后有十亿人支持我。”
“但那里的人不一定全支持你。如果每个人都能投票,你就会被驱逐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