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和周惠敏盘道(求月票)(1/2)
第463章 和周惠敏盘道(求月票)
周惠敏没有看出魏明脸上的担心,她只有开心。
刚刚她和魏明是坐对面的,妈妈一走立即挪到魏明旁边,挨得很近。
阿敏先是给阿明夹了一筷子白斩鸡:“你吃啊,很嫩的。”
魏明叹气道:“胳膊突然没力气了,筷子都举不起来。”
“啊,不举了?生病了吗?”周惠敏第一反应是担心,然而过了三秒,她突然用胳膊撞了一下魏明的胳膊。
“讨厌~”醒悟过来的阿敏用筷子夹到了魏明嘴里,算是服务到家了。
吃了这口一点都不柴的白斩鸡,阿敏继续问:“你收到我给你的小样儿了吗?”
“嗯,就那个红藕香残玉簟秋嘛。”
“感觉怎么样?”阿敏期待地问。
魏明:“嗯,很有灵性,我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比如哪里。”
“先吃饭,吃完饭我们慢慢盘道。”说着,魏明也给阿敏夹了一筷子,托着她的下巴直接一步到胃。
至于周妈,魏明显然高估了六十多岁的老鬼,周妈上楼的时候那边已经结束了,来的正是时候,三个人开开心心看《射雕》。
吃完饭,魏明主动洗了碗筷,给未来丈母娘留个好印象,然后才跟阿敏进了卧室,关了房门探讨起音乐来。
然而房门一关,周惠敏脸就红了,现在她脑子里已经没有音乐半点位置了,全都是前段时间在魏翎翎家里看的日本电影。
她开始口干舌燥,身体发烫。
“阿敏,阿敏~”
魏明喊了两声,才把她从臆想中唤醒。
“啊,哦,你说。”阿敏靠在床上,腿悬在床外,让魏明坐她的椅子。
魏明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大陆很红。”
“你之前说过,广东的太平洋发行我的唱片,然后钱都归你了。”阿敏小嘴嘟嘟,并不是生气,纯是撒娇。
魏明笑道:“就几十块钱,明天我请你出去玩,咱们全都掉。”
“才赚了几十块钱啊,怎么可能很红,我这几个月都赚一百万了。”阿敏得意道,这可都是自己小金库里的钱。
《初恋·周惠敏》销量突破七白金,30多万张销量,还有《最爱·周惠敏》两白金,这还只是香港,台湾市场也卖的不错,而且她是自己的老板,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个收入堪比顶流影星。
魏明凑近掐掐她的脸蛋:“你真厉害。”
阿敏开心地小腿一蹬,拖鞋掉了,干脆直接躺上了床。
魏明继续刚刚的话题:“虽然现在钱不多,那也是因为你没有来大陆发展,只要你来了,作为香港友人,你的待遇跟大陆歌手肯定不一样。”
这不是哄她,后来有个姓侯的台湾音乐人来了大陆,唱《龙的传人》的,每张唱片都能给他一块钱,大陆歌手那会儿是没有的。
“短短几个月,你知道你的这张唱片卖了多少张吗?”
“多少?”
“超过了100万张,其中最红的就是那首《粉红色的回忆》,现在你已经是大陆最知名的香港歌手了,跟台湾的邓丽君并称绝代双骄。”
周惠敏惊讶地捂着小嘴,一百万啊,《最爱·周惠敏》港台加上东南亚也没这么多啊。
魏明笑道:“说这么多,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有没有想过用国语来演唱《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现在说你和邓丽君并称绝对是夸张了,你想不想让自己名副其实。”
一首歌曲想要在华语乐坛获得最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必然要唱国语歌,邓丽君的唱片《淡淡幽情》几百万的销量,哪怕最顶的粤语唱片也无法望其项背。
哪怕是在香港,《淡淡幽情》也轻松达到白金销量。
“国语吗~”阿敏想了一下,自己早晚也要跟阿明在大陆生活的,他说的有道理,而且自己国语水平在妮奶的教导下已经非常优秀了。
“我试试吧,你把桌子上那张空白磁带放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伴随着自己做的配乐,阿敏唱了起来,换成国语,就很有《淡淡幽情》系列的感觉了。
一曲唱完,魏明首先鼓掌,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咬字一定要轻柔婉转且清晰,你可以尝试将咬字点落在软腭位置……就是这个地方。”
魏明直接坐在床沿上开始上手。
“有点唱不上来了,这句子好像有点长。”阿敏喘着气道。
“你要确保吸气的深度,并保持肋骨的扩张感,这样才能支撑悠长的句子。”魏明又把手放在她的肋骨上,感受着她气息的运转,这些都是看谷见芬老师教乐乐时学的。
阿敏非常享受跟阿明这样的亲密接触,学起来也愈发用功了。
渐渐的,这首歌曲在魏明的帮助和修改下变成了他的形状,也变得更接近安雯的《月满西楼》。
此前台湾的刘家昌就曾以《月满西楼》为名创作过歌曲,不过大陆更熟悉的还是90年代安雯的这个版本,完全是李清照原词,不做修改,凭借强大的作曲和编曲传唱一时。
安雯就是《红楼梦》里的晴雯,所以这首歌的曲风有一股明显的《红楼梦》味道。
最后阿敏完整地演唱了一遍,跟安雯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保留了部分周惠敏的个人特质,传统味道没那么浓,但也相当好听,就像后世有些古风歌曲,时尚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的味儿。
这首歌一出,估计中学生再也不用担心背不下来了。
魏明激动道:“阿敏,作曲的位置你可得写上我,我也是出了功劳的。”
周惠敏羞道:“哪里是出了功劳,感觉主要都是你写的,比我写的好多了。”
“哪有,我只是在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在魏明的坚持下,这首歌的作曲就算是两人合作了,作词还是李清照。
配乐的地方也需要一些调整,阿敏让魏明把琵琶递给她,看着扭着身子坐在床边的魏明,她道:“你这样是不是不舒服啊,你把鞋子脱了上来聊吧。”
“哦,我拿个这个吧,”魏明拿上二胡上了床,“我跟一个叫胡伟立的老哥学过一点。”
胡伟立的传统乐器造诣很深,后来给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加的那段二胡前奏堪称神来之笔。
于是一个琵琶,一个二胡,两人一起笑傲床铺。
在魏明的帮助下,这首歌愈发完整,阿敏也喜不自禁,感觉找专业乐团完成配乐后将是一首能和《淡淡幽情》专辑掰掰手腕的作品,在阿敏心中或许不如《但愿人长久》,但跟《独上西楼》是差不多水平的作品。
“那这首歌该叫什么呢?一剪梅?”阿敏兴奋地问。
雪飘飘,北风萧萧……魏明脑子里立即冒出这句歌词,以及袁华打电话的画面,不行不行,太魔性了。
魏明建议:“还是从词里面选一句吧,《月满西楼》怎么样。”
“嗯,好,我刚刚还想到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呢。”阿敏灿烂笑道。
魏明:“一看,一首歌搞定了,再写几首,咱们又能出一张国语专辑了。”
魏明是想着国语专辑和粤语专辑轮着来,偶尔还可以试水英语专辑或者日语专辑。
既然阿敏想要在音乐事业上深耕,作为男朋友肯定要全力支持,不仅要给她写歌,还要培养她自己创作的能力。
“嗯,接下来我们要向哪一首诗词下手了呢。”阿敏迫不及待想要继续创作了。
魏明看着阿敏香腮如雪,长发如瀑,于是问道:“你知道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吗?”
周惠敏有些惭愧地摇摇头,温庭筠这个名字她有印象,但是在翻看宋词的时候并没有见过。
“温庭筠是唐朝诗人词人,被誉为唐词第一人,也是个风流文人,跟女道士鱼玄机的故事很有名……”
魏明先和阿敏科普了一下时代背景,然后又讲起《菩萨蛮》这首词的内容。
他见旁边有一部唐诗宋词全集,于是拿过来翻看,很快找到了温庭筠的这首名作。
温庭筠很喜欢《菩萨蛮》,用这个词牌写过14首词,他们看的这首是最出名的,据传原本是20首,但传下来的只有14首。
“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前后镜,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周惠敏自己用国语念了一遍。
虽然这首词没有留下传诵千年的经典名句,但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化妆女子的慵懒美妙,魏明也是看到她这张脸蛋才想到这个的,恰好这也是一首后世被成功演绎过的作品。
两人一起商量着该怎么让这首短短的词唱起来,时不时你拨弦来我拉弦。
聊着聊着,阿敏问:“阿明你冷不冷啊?”
“我……”魏明见阿敏还穿着睡裙,点点头,“冷。”
于是阿敏手脚麻利地把被子展开,把两人全都盖住,只留两个脑袋在外面。
~
楼上,射雕看完了,老鬼和周妈也深入探讨了把奶茶业务从好利来剥离出来这件事,并最终下定决心,分!
奶茶业务在好利来确实很有人气,但问题是,很多客人,尤其是女客只是冲着奶茶来的,乌泱泱来一群女中学生,每人一杯奶茶,点完一坐能坐一个小时,这对好利来的核心业务影响是极大的。
而且随着奶茶的种类越来越多,需要占用后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而且还要单独占用一个人工,最终从利润来看,还不如没有奶茶的时候。
还有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模仿他们的奶茶了,与其等着别人做大,不如他们自己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