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 真命天子(2/2)
说著他把竹筒中的卷宗一股脑倒出,摆到案几上。
长孙皇后看看丈夫,丈夫指指卷宗。长孙抿嘴一笑,坐了下来,慢慢翻阅。
李世民回丽正殿之前,已將卷宗按顺序排好,当然还是张贵使默写的国书放在最上面。
他稳稳坐在那里,端过宫女送来的乳酪,抿了一口,瞧著自己髮妻调亮灯芯,聚精会神看那份国书,心里突然闪过一丝顽皮,默默数著,一,二,三。
哈哈,果然,观音婢露出大大的惊讶。
再数,一,二,三,长孙皇后惊叫出声:“天爷,竟会这般神奇!”
长孙皇后放下国书,又按照顺序,把所有卷宗一一看过。然后不出所料,也给二郎道贺。
李世民拉过长孙皇后,两只大手握住两只小手,轻声说道:“吾妻不必道贺,等这位安国皇子到来,大朝会上,由他当著满朝文武,把国书宣读出来,那才能够震撼天下。”
长孙皇后娇俏笑道:“如此说来,在那位皇子到来之前,二郎不会叫所有人知道国书之事,不算即墨县令的话,妾身是第二个看到国书的人。”
李世民拍拍坐榻旁的空位,示意长孙坐下,然后说道:“不,方才已经有人看过,观音婢你是第三个。”
长孙皇后道:“方才宫女回报,只有宜春县公周將军在显德殿,难道二郎与他共进晚餐,就是为了此事?”
李世民道:“正是,明后日,我將遣他去往即墨。”
长孙皇后道:“是叫周將军带兵去接那位皇子使节吗?”
李世民摇摇头:“他不是行伍之人,他的所长不在领兵。”
长孙皇后有些明白,也有些不解:“二郎,即墨县令在奏疏之中,已將此事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国书所写,必是他国中司天台高士所为。我等肉眼凡胎,自是觉得神奇万分,不可思议,然而自有高士能窥得天机,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二郎,既是国书之事毫无破绽,你又何必苦追到底?若是那皇子使节知道二郎这般不相信他,定会使他心存芥蒂,更会寒了天下万邦之心。”
李世民温声笑道:“吾妻之言,吾如何不晓得?只是周绍范此次必须去即墨,不光是即墨,他还要率领一眾部属,走遍最少南到淮河口,北到成山角之沿海州县。”
长孙皇后更加疑惑:“二郎,你为何要如此兴师动眾?依妾看来,这位皇子真的確信无疑。哦,是了,你是为其余逃生之人。”
李世民呵呵一笑:“观音婢,你慢慢听我说,为夫此举,原因有三。”
“其一,就是你说的,寻访一下大海逃生之人。不过不用刻意去找,有外国人上岸,当地官府自然会及时上报。”
“其二,刘德行奏疏中说到,这位安国九皇子渤海郡王张明,身形高大,相貌堂堂,且才学出眾,品性温良。按我大唐用人准则,身、言、书、判,无一不符,还又携来几样宝贝。宝瓶美酒之类,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他那几样高產作物种子。”
“这样的人,我真想重用大用,但关键要知道他是怎样的人,才能决定怎样用。”
“如果他曾经先在別的州县登陆,打听到我的一些事跡和名字,而后又跑到即墨海边,假意说是在那里上岸,你说,这样的少年,心机是何等深沉可怖?我又怎敢重用。”
“如果这样,我就封他个爵位,然后给他个閒散官职,让他种植他的作物,为大唐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说,养他一辈子也就是了。”
“如果反之,他从大舰逃命,驾小舟求生,就是从嶗山那里登岸,此前从未接触过任何大唐子民,这样,我就会放心重用他。任何官位,凡是他能胜任都可以给他,只要他不把天捅个窟窿,大唐之地,任他横行。”
长孙皇后噗嗤一笑:“原来这位渤海王是只螃蟹。”
李世民接著说道:“其三,观音婢,你要知道,我杀死大兄与三弟,算是从阿爷手中抢得皇位,天下之人不服我者,大约不知凡几。”
“大兄与三弟的旧部,虽然现在也貌似归心与我,但毕竟大兄上位,他们能得到的利益,与我上位,他们得到的利益,差之千里。故而,他们还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来誹谤我,污衊我。”
长孙皇后眨眨眼:“是啊,张使节一封国书,不正好能叫他们闭嘴。”
李世民一笑:“观音婢,你再想想。”
长孙皇后猛然醒悟:“妾身明白了,他们会说这是陛下与那所谓外国使节相互勾结,偽造来的国书。是了,这帮人好阴狠的。”
李世民微笑道:“正是。所以我叫周绍范率领人手去往沿海,记录下所有访查过程,待他们在张明宣读完国书之后跳出来质疑,那时就由周绍范来给他们狠狠一记耳光。”
长孙皇后眼珠转转:“那要是他们不跳出来呢?”
李世民道:“那就咱们自己安排人。”
长孙皇后咯咯笑出了声:“不错,反正已经下了本钱与功夫,不能浪费掉,给他们定定心,叫他们知道,谁才是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