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 又做大盗(1/2)
午餐结束后,又把四个小侍女屏退出去。
刘德行啜了口茶道:“贤弟,愚兄今日上午找了几个人询问一番,他们都对莱州青州一带很是熟悉。”
“那王家虽只是地方世家豪族,但其势力也不容小覷。其一,他家財力雄厚,粮食生意遍布青莱沂密四州,海盐生意涉及青莱两州。”
“其二,他家族中子弟,有几个出仕为官的,近年来,主要有两人,一个诸城县令,一个是莱州录事参军事,名唤王志挺,是当代家主王志捷之胞弟。”
张明点点头,表示记得了,他问道:“仁兄,与尊夫人商量一夜半日,如今如何决断?小弟必须听到准信。”
刘德行笑了,照临贤弟这口吻,如同家人一般,让他心里十分受用。
照临贤弟终究没把自己当外人,这等好事他能先与自己分享,拉自己入伙,亲兄弟也不过如此。
其实照临贤弟完全可以隱瞒一些时日,到长安之后,慢慢寻找勛贵王公之家,再来合伙做这晒盐生意,就算不给我刘某人一口汤喝,我又能怎样?
在刘德行心中,张贤弟是一定要有合作伙伴的,这么大的利益,谁也不可能自家做。哪怕是王公之家,也不能吃独食,何况他是刚刚踏上中土的海外之人。问题在於,和谁合作?
张明当然也是这么想的,皇帝还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能独揽这么大的海盐生意?开什么玩笑,利益共享,才能长久。
刘德行郑重说道:“贤弟,愚兄已然决定,与贤弟同进共退。”
孙淑容在屏风后补充道:“张郎君,一切听你安排,我家夫君自无不从。他可劝说彭城刘氏出面,如果需要,奴家也可回娘家,说动奴的阿爷与兄长。”
张明笑道:“暂时还用不到,不过仁兄与娘子这样的態度,小弟就可以放心去做。”说著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捲轴,递给刘德行:“仁兄先看看这个。但有一点,此是绝密文件,仁兄在此看过,然后还给小弟。”
刘德行一笑,接过来看,是一篇文章,標题是:《莱州盐业发展五年规划》。
標题这么新颖简练,刘德行兴趣大涨,对张明说道:“贤弟,愚兄不能陪你喝茶说话,先拜读你的大作,贤弟自便。”
张明端著茶杯,点头微笑:“仁兄请便。”
刘德行一旦细看下去,再也不能抬头。大约四五千字的作品,刘德行看了好几遍,足有半个时辰,一言不发。
终於,刘德行抬起头来,神色复杂地看看张明,然后站起,深深一揖。
张明赶忙起身,扶起刘德行:“仁兄这是何意?”
刘德行道:“贤弟,愚兄原没想到,你有宰相之才。”
张明这篇规划书,在这个年代,確实是开天闢地,前所未有的,给刘德行的心灵衝击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规划书分成三大部分,甲部分是评估与分析。包括煮盐法与晒盐法之优劣比较,晒制海盐之可行性分析,晒盐的成本与產出,海盐销售渠道与价格,收入与利润等,也有风险评估。
乙部分是盐场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盐场选址、人员配备、盐田整治、晒制过程、定价销售等。
丙部分是盐场制度。张明建议採用股份制公司模式,从参股投入到利润分配,都提供详细方案。
他最后特別指出,不管找来几家合伙人,张刘两家,占比股份必须高於五成。
刘德行真的服了,贤弟大才,不是搞一些农业作物,不是读经作诗,不是清谈物议,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正的谋划大业之能、治国安邦之才。
如果把这些分析、规划、方法、方案归纳起来,套用到一县,一州,乃至一国,不相信不能治理好此县、此州、此国。
张明淡淡笑道:“仁兄抬爱,过奖过奖。”
听著外面这对仁兄贤弟,一个吹捧一个谦虚,屏风內的林楠、陈墨和刘欣然都明白咋回事,她们都审阅过张明的大作,心里只是发笑。
孙淑容实在坐不住了,出来问道:“二位,別再打哑谜了,能告诉奴家谜底吗?”
刘德行看看张明,张明点头,刘德行把规划书交给妻子,说了一句,慢慢看,记牢了,还要还给照临贤弟。
当晚张刘两家达成协议,就按张贤弟的方案执行。
在张明动身赶赴京师之前,先做好以下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