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攘外费运筹 安内动杀机(2/2)
从大唐长安归来的别驾王子山田十五郎奏道:渤海国派遣使节来交流,是友好的表示。如果杀了使节,便是我方不义。失义于天下,就会自绝于天下。前番渤海国没有如约发兵攻打新罗国,是因为渤海军正陷于对唐作战,并非故意违约。此次遣使来赠我良马五十匹,已有致欠之意。请陛下召见渤海国使节,增进两国友好。
天皇道:他违约在前,理应认罪。虽然赠马,不足以抵过。朕如果召见他,就会纵容他对朕的不敬;如果杀了他,又会陷朕于不义。朕决定既不见也不杀,把他放回去,让他告诉渤海国王,朕是否继续和他结盟,要视他认错态度而定。
章久达侥幸不死,狼狈而回。武王对rì本国天皇的态度只是淡淡一笑。他原本不希望rì本来分享战果,现在正好如愿以偿。
渤海国的外交活动已达到预期目标。南征之战即将打响。渤海国和新罗国的一场殊死较量已经迫在眉睫。武王全力筹划攘外,安内的事就暂时缓和下来,这就让大野勃得到一段短暂的安宁生活。
自从张文凯返回敖东城,大野勃就在庙尔城焦急地等待张雨生父子召他到军中效力的消息。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知道自已能上阵杀敌的好时光不多了,就把和武王的恩怨放在一边,只想为南征新罗国做出贡献。这天突然接到张文休派人送来的密信,那信中只有看似平淡无奇的八个字:安心隐居,当心风寒。大野勃把这信反复看了几遍,就悟出这是隐晦的暗语,是让他不要再想出山从军的事,要随时提防变化莫测的政治风云。这分明是暗示形势又有变化,一定是武王不肯罢休,还会来加害。大野勃自已可以坦然面对武王的任何挑衅,可是现在儿女都会受到牵连,就不能不小心防范。大野勃决定放弃出山报国之念,携妻子儿女隐入仙人猎场,专心修练仙功道法,要把长兄大祚荣留下来的道家真功传授给自已的后人。
大野勃藏起张文休的密信,把全家人集合起来,向大家说道:我思虑再三,觉得我这样一个失势的王叔,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出严重的后果,会危害到子孙后代,还是远离朝廷为好。我决定,全家隐入仙人猎场,潜心修练仙功道法。
儿子大荣华一心要去参加南征,就争辩道:父亲是不是还放不下对武王的成见?我们晚辈不想让这种成见再继续下去。请父亲不要让我失去参加南征的机会。等打完仗,我立即回来陪父亲修练功法。
大野勃耐心说道:现在你武功平平,勉强上阵只会给张家父子兄弟增添麻烦。与其上阵无功,还不如抓紧练功。让高王大祚荣的文韬武略得以发扬光大,为渤海国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这比我们父子几人出去上阵杀敌更重要。
大荣华还要再争辩,忽听母亲姜凤飞在旁边大喝一声,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渤海国三王叔大野勃的妻子姜凤飞,原本以为丈夫获特赦是因为武王已经回心转意,不会再对三叔一家横加迫害。自从张文凯离开庙尔府以后,姜凤飞就把这次南征看成是自已全家人为国效力的大好机会。有张家父子掌管兵权,丈夫和儿子要求上阵杀敌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这些天,姜凤飞一直在为丈夫和儿子做应召出征的准备。今天丈夫接到张文休的书信之后,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让姜凤飞颇为震惊。她知道张文休的来信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大野勃突然决定放弃出山必有重大原因,这原因一定与武王的迫害有关。她突然意识到,最高权力者既然把丈夫视为政敌和克星,就不可能再有祥和与安宁,新的灾难可能就要降临,丈夫是在做应急的准备。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全家人必须听从号令,不能让七嘴八舌的争论忧乱了丈夫的决心。姜凤飞想到这里,就严厉地制止晚辈的争辩。
姜凤飞向儿子严厉地说道:父母盼你回来团聚,就是想和你们朝夕相见,畅享天伦之乐。在家里,父命就是王教,必须遵照执行。不许你再争了!
大荣华见母亲声sè俱厉,心中虽然不服,却也不得不低头认错,说道:请母亲息怒,儿子听父亲的安排就是了。
三王叔大野勃决心隐居。他的儿子大荣华虽然不愿放弃参加南征的机会,可是被母亲严厉训斥之后,也不得不从表示服从。
王正浩在一旁问道:王叔是否可以准许小侄去从军呢?
大野勃道:你现在是我家亲戚,恐怕也会遭遇凶险,目前不能轻易出头。我想收你为义子,这样相处起来更方便。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正浩道:这是在下求之不得的。请义父义母受我三拜。
大野勃夫妇接受了王正浩的拜亲礼,从此就把王正浩视为儿子一般。王正浩有了王叔做义父,就和渤海国王室发生了理不清的纠葛,以后遭遇的苦难和幸运,都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大野勃下定决心带全家人隐入深山,对家人说道:既然要进山,就不要再给何大富添乱。事不宜迟,我们马上收拾行李,离开庙尔城,住到仙人猎场的木屋去。
何大富得知三王叔一家要搬到仙人猎场去居住,还以为是老夫妻留恋山里幽深恬静的生活,就乐颠颠地来送行,说道:住在山里和森林鸟兽为伴,是神仙一般的生活,要不是被这官服缠住身子,俺也要去享受一下。
大野勃笑道:神仙生活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要不是有你供应美酒和粮食,我也享受不到。你呀,还是留在庙尔城里给我当运粮官吧。
何大富也笑道:请王叔放心,俺保证你酒足粮足。
何大富派人又盖了两座大木屋,与原来的大木屋形成品字形布局,组成一个大庄院。大野勃一家来到这座庄院居住。大野勃夫妇和女儿居中间的上屋,大荣华小夫妇居左面的下屋,王正浩居右面的下屋。大野勃把这庄院叫做仙人居。每天早晨大家在院中集合,打马进山到仙人猎场去练功,晚上就在院中讨论大祚荣留下来的仙功秘册,无忧无虑地过起了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神仙生活。
张雨生父子是否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呢?没有。这时他们的处境很不妙。因为武王已经发现被张文休控制起来的那个人不是大荣华,而是一个冒名顶替的人。武王正在追查事实真相。张雨生父子都已成为被调查的对象。一场震惊渤海国王廷的重大事变就要发生。
武王大武艺心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南征新罗国,二是除掉大野勃的子孙。南征是为了扩张领土,除掉大野勃的子孙是为了巩固政权。前一件事是攘外,后一件事是安内。攘外的焦点在南方,安内的焦点在北方。攘外要靠张雨生父子,安内也要靠张家父子。这两件事在武王心中有着同等的份量,而张家父子中只有张文休一人可以放心托付,这就常常让武王感到顾此失彼。
武王再次任命驸马张文休担任南征大元帅。张文休点了大乙夏和张文凯为左右先锋,大琳堂等二十人为各部将军。六万jīng锐骑兵在南海府集结。萨满大巫师选定八月二十九rì为发兵吉rì。张文休坐镇南海中军大营,只等吉rì一到,就要下令出征。正当攘外的南征之战即将开始的时候,武王却突然又想起安内大事来,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大荣华的死亡。他的一道密令,逼得驸马张文休焦头烂额,逼得义兄张雨生绝望自杀,逼得副王大钦茂悲忿yù反。
悲剧是由滞留在长安的大元义的一封家信引起的。大元义是个喜欢炫耀的人,他每隔两三个月就要给父亲大乙夏写一封长长的家信,每次在家信中都要讲一两件他在长安经历的新奇故事。在最近的一封家信中讲了大荣华兄妹经由rì本国返回庙尔府的故事。大乙夏知道武王十分关注大野勃一家的动向,就向武王密报了这件事。武王原本已经把大荣华暂时放在脑后了,大乙夏的密报立刻重新勾起了他对大荣华的关注。
武王向南海中军大营的大元帅张文休发出密令:限十rì内斩大荣华人头来献。
张文休接到密令,就把那个假大荣华抓起来,随便说了个罪名,就在辕门外开刀问斩。张文休只以为斩了这个奴隶,人头送到敖东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放大荣华。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刀斧手将要把鬼头大刀砍向假大荣华脖颈的时候,却听左先锋大乙夏一声断喝:刀下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