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大宏临乘乱归国(1/2)
() 永王李璘的战船沿着长江东进,刚刚进入丹阳江面,就被淮南节度使高适的人马一举击溃。大宏临和李白、李阳仓皇上岸,结伴奔逃,逃到彭泽湖畔,被当地官兵追迫甚紧,眼看无路可逃。
李白向两位同伴说道:我去引开追兵,掩护你二位远走高飞。
李阳道:肃宗皇帝的追杀令转眼就会传遍江南,只怕无路可逃,不如大家同生共死。
李白道:我既年长,又有虚名,必是追扑的重点。我去投案自首,他们一定会放松追击。大宏临是渤海国的王子,李阳殿下与渤海国文王是故交,你们要想死里逃生,必须设法逃往渤海国。
大宏临道:谪仙老师名满天下,既使被扑,也不至丧命。李阳殿下如果被扑,将是必死无疑。既然老师让我们逃,我们恭敬不如从命。请殿下和我去投渤海国。
李阳悲忿地说道:是我父子害了谪仙人。如今大难临头,我再弃谪仙人自顾逃命,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
李白笑道:殿下不要这样说。李白一生多灾多难,并不在乎再多经历这一回。倒是肃宗皇帝放着安录山不去剿灭,却把正要北上抗贼的弟弟先行剿灭了,皇室骨肉如此相残,岂不让天下人伤心。我坚信从军讨贼无罪,去自首也是为了向肃宗皇帝讨个公道,就算去死也要死个清白。可是你们还年轻,不能作无谓的牺牲,听我一言,赶快逃命去吧。
李白说罢,就迈开大步向追兵迎去。
大宏临和李阳隐在荒野,目送李白昂然走向追兵,眼见他被官兵掳去。直到彭泽县的官兵不再来追寻,大宏临和李阳才开始想到逃跑路线。既然是要逃往渤海国,就应该向北走。两人扮做逃难的父子,混在难民中间,向北逃窜。这天来到徐州,听市上闲人议论,说李白以叛逆主谋罪下了浔阳县大狱,秋后就要开刀问斩。他们两人既悲忿又恐惧,赶紧离开徐州逃往青州。
山东青州是卢龙节度使的驻地。天宝未年,安录山把卢龙军团调往幽州集结,青州的大营就成了摆设。安录山起兵造反时,派郎将王玄志留守青州。安录山在洛阳称帝之后,就任命王玄志为大燕国卢龙节度使。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之后,也派人来册封王玄志为大唐国卢龙节度使。王玄志本是唐将,被形势所迫随了安录山,现在看到大唐新皇帝出来指挥平叛,郭子仪、李光弼、张巡、颜真卿等当世名将都奋起抗贼,他们英勇杀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强烈地震撼着幽燕军人,招唤着他们脱离叛军重归大唐。王玄志和范阳节度使刘正臣、平卢节度使徐归道暗中相约,准备同时起兵捣毁安录山在幽燕的老巢,为李豫和郭子仪指挥的平叛大军收复河北扫清道路。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徐归道派往渤海国搬兵的使节张元涧,在渤海国神秘地失踪了。这对三帅联合起事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担心陷入渤海国和大燕国两面夹击的困境,只好暂时放弃了联合起事的计划。王玄志为了提防渤海国的突然袭击,特别加强了山东沿海的海防巡逻。
正在这时,大宏临和李阳逃窜到青州。他们见卢龙军已经把渤海国当成为敌国,防范十分严密,就不敢在青州停留,又装扮成从陕西来山东经商的父子,想从登州渡海到渤海国。可是到了登州,又发现沿海严密封锁,商船根本无法出海,想要偷渡比登天还难。两人只好隐名埋姓,在登州潜伏下来。
安录山造反之前,登州一直是开放的马市。这里有渤海国、新罗国和rì本国的商人会馆。现在商路被切断了,可是滞留下来的各国商人还为数不少。这些外来的商人不能做海上生意了,就在街市上撑起各种店面维持生活。大宏临来到登州,很快就发现街上有许多店面是渤海国商人在经商,不禁喜出望外.
大宏临向李阳说道:我去和渤海国商人会馆联络,一定能从那里得到帮助。
李阳道:世道混乱,人心难测,你千万不要暴露真实身份。
大宏临道:我熟知长安城和敖东城两地风俗,只要说是在长安做生意的渤海国商人,一定可以蒙混过去。
大宏临来到渤海商会,向管事人禀道:在下也是渤海国商人,父子在长安经商。现在遇到兵灾,不得不从长安逃出来,好不容易逃到登州,却又找不到归国的途径。特来向各位前辈请教。
商会管事惊喜道:你真是从长安逃出来的渤海国商人吗?
大宏临道:千真万确。渤海国的张文休大将军出使长安时,和我父子有过一面之交,可以为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