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李殿下亡命渤海(2/2)
李阳道:我就想找个能远离中原的地方调一调心境,能到东京和南京去效力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文王道:去两京巡游也不必太急。殿下先在上京休养,游览一下镜泊湖风光,体验一下渤海国风情。
文王为李阳拨出一座王府,拨给二百名亲兵,让他愉快安居。可是李阳刚刚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心情很不平静,无心欣赏上京风物,二十天后就匆匆启程赴东京巡游。
渤海国东京龙源府,座落在海兰江下游平原上,背靠巍峨的长白山,面朝浩瀚的rì本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渤海国最令人向往的风水宝地之一。从上古先人开天辟地以来,这里经历过百代风云,却从来没有遭到过战火洗劫,是一片安宁祥和的土地。渤海国立国六十年来,这里人丁兴旺,百业繁荣,已经发展成一座拥有二十多里城廓和十多万人口的繁华都市。
龙源府都督王涎早已得到通知,事先为李阳准备好了王府和男女仆人,一切都是按国王出巡的规格安排的。李阳来到龙源府,深深感谢文王的一番苦心。可是这样的世外桃园并不能让李阳忘记刚刚经历过的苦难。他是人在福地,心陷苦海,终rì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一艘新罗国商船的到来,才让李阳转忧为喜。
这艘新罗国商船的主人名叫朴昌兴,是釜山的大商贾,常年驾船往来于大唐登州和rì本长崎之间从事海上贸易。这次他是从登州贩来唐货,要去长崎交易,却因海上强风拦路,不得不改航到龙源府来。
都督王涎为了给李阳解闷,得知这艘新罗国商船是从登州来,就把朴昌兴请到府中来讲新闻。
朴昌兴讲的第一个新闻是安录山被剌杀的故事,说安庆绪为了夺取皇帝宝座,指使安录山最亲信的太监李猪儿,乘安录山睡梦之际,把尖刀剌进了安录山的大肚皮。
李阳摆手制止道:这是二年前的旧事了,算不得新闻。
朴昌兴讲的第二个新闻是永王李璘兵败被杀的故事。
李阳插话道:这也是三年前的旧事了,我比你更清楚。你只要讲一讲江西按察使皇甫侁后来是如何请功讨赏的就行了。
朴昌兴道:这个按察使出力不讨好,不仅无功反而受罚。他哪里知道永王是肃宗皇帝亲手带大的小弟弟,肃宗皇帝本来不想要处死永王的,只想把他捉起来交给太上皇管教,却被皇甫侁先斩后奏坏了大事。永王死讯报到肃宗那里,肃宗痛苦不堪,说永王之过不予追究,家人亲友不受牵连;皇甫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罢官为民永不录用。
李阳苦笑道:要说肃宗皇帝对永王有抚养之恩,倒是不假。可是肃宗皇帝把杀害永王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却很不诚实。这就是皇家的风格,骨肉相残之后要用虚情假意来掩饰,还要找个替罪羊来转移视听。
朴昌兴道:百姓可都称赞肃宗仁爱敦厚。有个李白,是永王的谋士,本来是要处死的,也得到赦免了。
李阳惊喜道:这事可是当真?你快详细说来!
朴昌兴道:李白在浔阳县大狱中不甘心等死,就四处投书求援。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河南道副元帅张镐、江南按察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都向李白伸出援手。宋若思是审讯李白的主审官,读了李白的<永王东巡歌>,说这些诗可以证明李白只想平叛无意谋反,不仅替李白辩冤,还收留他做了幕僚。可是也有人说李白该杀,其中淮南节度使高适屡次上表请杀李白,致使李白又被流放夜郎。不过吉人自有天相,李白赴夜郎途中喜获大赦,又重返江陵了。
李阳半信半疑,沉吟道:你讲的很动人,却让人不敢相信。
朴昌兴道:你给你背一首李白的新诗,你就会信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rì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阳听出这是李白的风格,展开愁容大笑道:不错,这是李白的新诗。看来这位谪仙人真的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