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0章 大文萼诗成归国(1/2)
() 温庭筠告了长假,带着弟子大文萼去游历江淮。师徒二人到了淮南,每rì游览名胜古迹,见山咏山,遇水吟水,师父出上句,徒弟对下句。师父要求徒弟必须在三叉手之间对出下句,凡做不到时,就和徒弟一起找出原因,教以迅速构思的技巧,比如,山对水,高对低,上对下,凤凰对梧桐,妙语对佳句。一年之后,大文萼已经能够随口对出构思jīng妙的下句。
这rì在镇江金山寺游览,登峤岳山顶,观大江东去,听百鸟欢歌,很是惬意。温庭筠兴趣盎然,指着前方飞舞的山鸡,说道:我们以《咏山鸡》为题,对诗一首,试试你的功力。
大文萼道:请师父说上句。
温庭筠咏:万壑动晴景。大文萼对:锦鸡凌翠微。
温庭筠咏:绣翎翻草去。大文萼对:尖嘴啄花归。
温庭筠咏:巢暖碧云sè。大文萼对:影孤清镜辉。
温庭筠咏:不知chūn树伴。大文萼对:何处又分飞。
温庭筠笑道:对得不错。把锦鸡改成山禽,再把尖嘴改成红嘴,就更好了。偶尔作得好诗,还不算真本事。速对只是技巧,好句还要靠阅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读书的功夫就不是师父能教的了,要靠你自己埋头苦读才行。
大文萼道:那就请师父给我万卷书来读。
温庭筠道:我带你去扬子书院,那里有你读不完的书。
扬州的扬子书院是皇家书院,有藏书百万卷。温庭筠是国子监教授,介绍个徒弟来阅读还是易如反掌。大文萼得到读万卷书的机会,钻进书山秩海,就埋头苦读起来。书院的师生听说大文萼是大诗人温庭筠的徒弟,就纷纷来向他求诗。大文萼不敢随意向人赠诗,就向师父请教。
温庭筠告诉他:不能赠诗,只能赛诗,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于是大文萼就向来讨诗的人们说:在下才疏学浅,岂敢向前辈们赠诗,如果大家切磋,互为勉励,倒乐于从命。
扬子书院为了得到大文萼的诗作,就举行了一次赛诗会,共有三百二十名书院善诗的学生参加,由书院教授们当场命题,用三柱香来计时。结果,三柱香燃尽,大文萼成诗十首,其余人只成诗三五首不等。书院的教授们评出优劣,大文萼十首全优,其余人总共只有五首称优。书院授予大文萼《江淮诗魁》称号,披红戴花,骑马鸣锣,游街显耀,盛勋一时,名扬江淮,江浙苏皖慕名来和大文萼结交的老少诗人络驿不绝。
大唐国的文人雅士大都追求三样时尚,一是学武弄剑竞豪气,二是狂饮滥醉显潇洒,三是携jì作乐逞风流。李白是这样,温庭筠也是这样。现在温庭筠不必陪徒弟读书了,有了空闲,就到处游逛消遣。此时的温庭筠,怀才不遇,诗名颇著,满腹牢sāo,不拘小节,常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滥饮狎昵,把泡在青楼里搂着jì女饮酒吟诗当成乐趣。许多官员对他有微词,就连他的儿女亲家段成式也对他的放浪深感不安。段成式是太常寺少卿,和温庭筠、李商隐一样,善长用四六体文法来写公文,因三人在族中排行均为第十六,当时的文人就把他们三人善用的文体称为“三十六体”。段成式常和温庭筠有应和的诗词,其中就有对温庭筠风流韵事的嘲讽和调侃。比如段成式的诗《嘲飞卿七首》就是专门开这个玩笑。飞卿是温庭筠的字。那诗中写道:
曾见当垆一个人,入时装束好腰身。
少年花蒂多芳思,只向诗中写取真。
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凤凰钗。
知君yù作闲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
翠蝶密偎金叉首,青虫危泊玉钗梁。
愁生半额不开靥,只为多情团扇郎。
柳烟梅雪隐青楼,残rì黄鹂语未休。
见说自能裁?腹,不知谁更著?头。
愁机懒织同心苣,闷绣先描连理枝。
多少风流词句里,愁中空咏早环诗。
燕支山sè重能轻,南阳水泽斗分明。
不烦shè雉先张翳,自有琴中威凤声。
半岁愁中镜似荷,牵环撩鬓却须磨。
花前不复抱瓶渴,月底还应琢刺歌。
温庭筠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说没有美酒和美女就没有美文美诗,并且作了一首《答段柯古见嘲》来回应。诗中写道――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
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
温庭筠在《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诗》中也有类似的回应。诗中写道――
齐马驰千驷,卢姬逞十三。
玳筵方喜睐,金勒自参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