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首相辑宽明御览(2/2)
景王向百官宣教道:安史之乱时,文王大钦茂镇定自若,使渤海国全神贯注发展经济,创造了文王大兴盛世,也为后来的宣王建兴之治打下了基础。现在王仙芝黄巢之乱又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孤王决意依照文王之法,闭关自守,偏安一隅,乱中求治,自立自强。百官宜各守其职,抓住机遇,谋取政绩,造福国人。
有了景王的训教,百官都聚jīng会神办好国内大事。大内相朱承明主持编辑的《宽明御览》,经过十年反复修订,共辑录渤海国奇闻秩事三百篇,分为史迹、山川、人物、奇花、珍禽、异兽,共六部。经景王亲自审定,刻印成书。
其中有一篇《敖山卢敖洞》,记述了秦始皇时有一位叫卢敖的道士,为了躲避强秦暴政,逃到长白山东南隅一山洞中隐居修练,后人称那山为卢敖山,那洞为卢敖洞。洞深不可测,石壁玲珑似水晶,行二十余里有石屋罗列,有古怪三尺矮人,自称是卢敖弟子,奉师命凿地球;说地震是工师掀石,火山是工师放火,海啸是工师放水,飓风是工师放气。离奇怪诞,幽默风趣。
还有一篇《龙头唐塔》,记述了大唐薛礼征高句丽时修建的镇山宝塔。在鸭绿江十九道沟之梨树沟口,有龙形高阜,是为长白山龙脉所系。薛礼在龙头上建塔镇之,以祈海东和平。塔有神灵,可保风调雨顺,百姓chūn秋两祭,蔚然成俗。
还有一篇《天山箭台》,记述了薛礼征高句丽时,三箭定天山,筑台为记。台址在长白山东隅之天山峰顶。天山峰顶平而圆,四面皆峭石,嵯峨险峻,状如金盔。天山又被称作薛将军峰,简称将军峰,有神圣附之,百姓chūn秋有祭。
还有一篇《熊虎斗场》,记述了熊虎相搏的故事。长白山有熊有虎,为争霸权,常常相搏,而且战场固定在龙岗北面山沟。斗则数rì连战不休。虎斗得饥渴时,就跑去觅食觅水。熊则拨树清理战场。虎吃饱了再来斗。熊饿着肚子继续战。如此往复数rì,熊终于体力不支,被虎吃掉。所以有智虎笨熊之说。
还有一篇《猪狗醉虎》,记述了渤海国猎户祖传秘闻。说的是老虎不吃五谷,专吃肉,而以吃猪狗之肉为最快乐,就如同人喜欢饮酒一般。虎吃了狗肉,会醉卧三天三夜;吃了猪肉,会烂醉如泥,十rì不醒。所以常有长白山猎户以猪肉狗肉为捕虎之饵。
渤海国宽明十年十二月十五rì,上京王宫隆重举行庆祝仪式,欢庆《宽明御览》首版刻印三千册告成。景王降下圣教:在职官员每人发给一册,胄子监师生每人发给一册,进贡大唐皇帝一百册,馈赠rì本国天皇五十册,馈赠室韦国大可汗十册,馈赠契丹国大可汗十册,馈赠新罗国王十册。
政堂省立即派遗使节,向各国赠送《宽明御览》,只有进贡给大唐皇帝的那份暂时不能送出。因为此时长安城里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天前,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进入长安。就在渤海国庆祝《宽明御览》书成的同一天,即十二月十五rì,在长安大明宫鳞德殿上,黄巢宣布登基称皇帝,立国号为大齐,启年号为金统。大齐金统皇帝黄巢册封尚让为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孟楷为尚书,朱温为将军游奕使,费传古为枢密使,皮rì休为翰林学士。一个新的皇朝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遗憾的是,上台的并不是个好演员。大齐皇帝黄巢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宦官和嫔妃的包围之中,就忘乎所以,深居简出,与世隔绝,并且效仿大唐皇帝派宦官去前线做监军,也就是用刚刚投降过来的宦官,去监督十多年生死与共的开国将军,中书令尚让被监军制肘,失去了往rì百战百胜的威风,大将朱温因为与监军发生冲突而公然叛变。大齐国忽然而起,也忽然而落,黄巢在长安只坐了三年龙椅,金统四年就被各地赶来的大唐勤王之师赶出长安,很快就走向穷途末路。金统五年,黄巢兵败山东泰山北麓的虎狼谷,陷入官军重围,又遭大雨山洪,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短命的大齐皇帝黄巢灭亡了。传国十八帝的李唐皇朝也已经名存实亡。东都洛阳变成废墟,西都长安变成空城,几乎所有的节度使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拒绝执行皇帝命令,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后虽然还相继有两位大唐皇帝的影子在政坛上晃动,却只能是节度使手中的傀垒,成为后来的五代十国出场时的道具。
大唐皇帝被节度使们挟持着,天子龙威已经丧失殆尽。渤海国景王大玄锡对中原大国的崇敬也在rì益消失,不再向中原派遣使臣。对外的重要交往就只剩下对rì本国的通商。而这时的rì本国也取消了遣唐使,开始向渤海国取经。渤海国和rì本国的交往进入高cháo期。宽明十一年,长安归来的大唐进士斐?受命出使rì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