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正月正使臣闯关(1/2)
() 亲兵押着大??一家人出城。这一次没有亲王和百官陪同了,只有他一家七口。阿保机原来还想利用这一家人来治理渤海人,现在大??降了又反,阿保机就改主意了,决定彻底结束大??一家人的贵族生活,要把他们带到临潢府去做奴隶。
肖平皇后听阿保机说要让儿子来进住渤海国王宫,立刻就在两个儿子中间做了权衡。长子倍羡慕中原文明,倒是很适合进住这座和中原皇宫一般的王宫。可是打败渤海国的前军大元帅是次子德光,他功劳最大,理应比长子更有资格进住,这又与他一心想让德光继位做皇帝的愿望相矛盾。她认为让长子进住是对次子的不公平,让次子进住又有可能使长子稳登皇帝宝座。这两种状况都是她不情愿的。她觉得自己的思绪有些混乱了,就想探一探阿保机的想法。
肖平问道:陛下想让哪个儿子来进住这座王宫?
阿保机笑道:不要急,等一下你就知道。
过了片刻,辽太子耶律倍夫妇纵马进城,左右两边保驾的是阿保机的两个弟弟,身后是五千骑兵。原来这是阿保机安排的太子倍入城仪式,皇后肖平却被蒙在鼓里。由此可见阿保机夫妇对待太子倍的态度截然不同。肖平喜欢次子耶律德光,曾经要求阿保机更换太子。阿保机却喜欢长子耶律倍,坚持立长不立幼。阿保机想要让太子倍成功地接班,当大辽国二世皇帝,就想让他先把渤海国管理起来,以此来积蓄政治资本。阿保机本来是想要等局势平静之后果再这样做,现在大??的阳逢yīn违让他加快了步伐,决定提前让太子倍到位。
太子倍来到阿保机马前,奏道:儿臣遵旨来到!
阿保机笑道:朕把这座王宫和渤海国旧臣都交给你来管理,你要研究一下海东盛国的成功经验,把它发扬光大。
太子倍应道:儿臣谨记。
阿保机下马进殿,看到永兴殿宽大的墙壁上铭刻着文王大钦茂为上京王宫揭幕的铭文,便笑道:大钦茂有启造之劳,朕有再造之功。倍儿可以把朕灭渤海之功铭于永兴殿壁。
太子倍应道:儿臣即刻就办。
阿保机带着人马出城。他在渤海国王宫巡视的时候,更增强了对渤海国文明的敬仰,突然把两天来飘忽不定的思路理清了,他要赶回行军大帐去和几位大臣仔细研究一下他的设想,要对渤海国做出非同寻常的安排。
就在渤海国文德王向辽国皇帝阿保机献降的这天,出使大唐洛阳的渤海国使团正在登州上岸。这个使团是正月初八从上上京龙泉府出发,东行四百三十里到东京龙源府,再南行三十里过长岭子山口沿海岸抵毛口崴港口,然后乘船出海。冬季走海路是最艰难的。船在冬海上行驶,就象泡在冰水中一样寒彻。满船都是贡品和孩子,最怕的是发生火灾,就要禁止烟火。七天七夜的航程,只能吃冷食,喝冰水。大人还可以忍受,可是那些孩子们却惨了,在舱中挤成一团,冻得脸青唇紫。
大陈林向副使说道:这样不行,孩子们会冻死的。把他们叫起来,在舱中跑步。谁敢不跑,就拿棍子打他跑。
副使们就动员孩子跑步,船工也过来帮忙,总算让那些濒临冻死的孩子们活动起来。坚持到登州下船时,已经有三十多个体质稍弱的孩子不能行走。所幸登州的气温比龙源府高一些,渤海馆的房舍也比船上暖和得多。孩子们很快就恢复了生气。
使团进入中原要在登州办理关防,换乘马车才能去洛阳。车辆是由登州剌史府提供。大陈林不敢耽搁时间,连茶都没有喝上一口,就急匆匆到剌史府报号。
剌史府的值事官员说:关防三天内可以办妥,官车却要等到二月中旬。
大陈林心急如焚,说道:我必须立即赶往洛阳!
值事官员说:我只能按规定办事,你要有特殊的要求,请向剌史大人直接申请。
大陈林立刻急出满嘴燎泡,说道:请你让我立即见到剌史大人。
值事官员却说:剌史大人到青州拜年未归。
大陈林回到渤海馆,向馆吏乞求道:请馆长大人借我一匹马去青州拜官。
馆吏道:馆中只有运粮运菜的劣马,骑不得。
大陈林道:劣马也有四条腿,比我两条腿跑路强得多。
大陈林骑着劣马昼夜兼程跑到青州,也不去找登州剌史了,直接就去淄青节度使辕门击鼓告急。今天是正月十五,节度使辕门的亲兵都在玩耍,见有人击鼓报急,都很厌恶,不由分说,就是一顿乱棍。大陈林被打得头破血流,拼命嚎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