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指腹为婚(2/2)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由于民族的隔阂以及元朝民族政策的实施,实际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这种大融合是中华五千年所仅有的。民族融合的同时带来的是生活习俗的融合和变迁,同时也是礼乐崩坏的时代。所以说,三年守孝之期也很少有人真较真的。
“你爹在世的时候,与邻县的王老爷很是投缘,曾经给你和他家的闺女定下了婚事,闺名唤作王舒媛。本来是想你加冠礼之后便将你们的婚事办了,谁料你爹突然去了,这是也就耽搁下了。”
郑凡愣了,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曾经是历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现在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他一愣,说实话,他有点不愿意,不知根不知底的,揭盖头之前还是陌路客,之后便是相伴一生的伴侣。谁知道美丑,品xìng如何,与自己处得下去还好说,若是娶个不满意地回家,害了自己也耽误了人家。
“娘,你这太急了,我也不认识人家,长得漂亮与否,xìng情如何,我对他一点不知底啊。起码也得先处一段时间再说,相互了解了再说吧?”
“什么,先处一段?你莫不是做chūn秋大梦呢,人家姑娘怎么跟你处一段,抛头露面不成体统,假如你说的处不好,叫人家怎么嫁人?”话一说出口,郑凡就后悔了,还以为这是二十一世纪呢,讲究男女平等哪?李氏对儿子的这句话很是惊异,还好没有过分纠缠,她继续道:“你爹给你定的婚事能有错么?再说人家王老爷家是书香门第,教出来的女儿也该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断断不会出现你刚才说的。不过你爹过世,我们家又家道中落,就怕他们反悔,否认这门亲事。”
“娘,你多想了,他反悔?我还看不上他们家的女儿呢。”郑凡连忙安慰老母。
李虎只顾着吃饭,根本就没有答话,不拿你当外人,但是自己心里要清楚,人家的家事最好是甭插嘴
娘两个在那絮絮叨叨说了半天,郑凡越说越无话可说,干脆一句话塞住他娘的嘴:“娘,你让我成亲,家里余钱又不多,你让我拿什么办婚事,总不能把家里那几十亩田地卖了吧?”在城里的事他半点口风都没泄露,他娘也不知道他身上还藏着一笔钱。
李虎一听,耳朵就支起来了,李家的田地可关乎着他一家老小的生活。听了这句,李母就不说话了,这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没钱,什么都办不成。
出过饭,郑凡便与李虎一起出门了。
“烈rì炎炎似火烧,野田河道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乃是出自《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前两句用来形容郑凡看到的丝毫不为过。田埂上坐着好多垂头丧气的村民,还有的在来来往往担着水。
李虎忧心忡忡道:“地里都快干的冒烟了,我爹还说让我去挑水浇地,可是几十亩田地,光靠人挑怎么能够?”笑话,几十亩田地,光靠双肩能顶什么用,郑凡看着担水的人,心中一动,不由得问道:“虎子,他们是从哪里担水的?”
“从河里啊,喏,就是那条河,构溪河。”李虎指着不远的那条河道。
构溪河发源于邻县苍溪县,流经二龙乡,在河溪乡汇入渝水。
两人来到河边,由于久未下雨,河水浅了许多,河水距离岸边足足有好几丈的高度,就算是那些担水的青壮,挑一担水上来也是颇费力气。
李虎在一旁叹声道:“河水也干了许多,比寻常年份足足浅了好几丈,现在又无法引河水灌溉,就算挑水,一天也挑不了多少水啊。”
郑凡听了这句话,丝毫良久,忽然说道:“虎子,如果我说我能有办法将水从河里引上来,你相信不?”
“哥哥,你莫不是说笑吧,这么高,怕不得有五六丈高吧,就算用龙骨水车,顶多两丈便不济事了。”话中却是透着不信。
郑凡笑了:“虎子,假如我能够办到,你待咋的?”
“你如果能办到,我,我……”他“我”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自己要啥没啥,对了,他嗓音一低“若果真如此,那五锭银全留与哥哥成亲用吧。”
“哈哈,逗你玩呢,那五锭银子是我们哥俩的,我是不会独吞的,再说我还有用处呢。走,我们回去。”郑凡这句话立马招呼李虎回去。
李虎奇怪道:“刚才哥哥不是说有办法么,怎么又回去了?”
“不回去光在这看着能有什么办法,跟我来,我想到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