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少年狂(1/2)
原本按照刘基与照玄的打算,他们从嘉陵江溯流而上,先阆中,而后下夔州chóng qìng,再走成都,然后北上取道关中,过南阳争取在寒冬来之前回到杭州。他们年岁不小,跋山涉水已是不易,再者乃是地道的南方人,适应不得北方的寒冬,回到杭州过冬是最好的结果。可是却因为郑凡拜师耽误了好郑凡说的话在刘基与照玄听来,是老成多谋之言,能做出一首磅礴大气的《临江仙》会是平凡的人?那惯看风云的淡然,指点江山的豪气,无不在昭示他的不同寻常之处。在刘基看来,这个便宜学生对自己都不说实话,照玄想的是,心机之深,非常人也。三个人又探讨了一下天下大势,刘基与照玄被郑凡的话深深震惊了,在他们看来,元廷虽朽,可是毕竟根基已久,急切间还是不会出什么大的动荡。可是郑凡的话却像是揭掉了掩盖在元廷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他们明白,在那个大元帝国的光辉背后,只是一睹朽墙——不堪一击,一推就倒。
这一聊就是大半个晚上,三个人仿佛不知疲倦般,通常时候都是刘基和郑凡在争论,照玄上人在旁边微笑不语。
不知什么时候,晨曦的光芒已经透过纸窗照shè地上,三个人不禁哑然失笑。郑凡伸了一个懒腰道:“学生告退。”
刘基笑道:“未觉天已大亮,想来已有十余载未有如昨夜般高谈阔论了,少渊见识,远在老夫之上啊。”
“学生惶恐,老师才是学识渊博,令学生茅塞顿开。”
“好了,你师徒二人再谦让,恐怕rì上三竿也说不完,老朽多嘴,回去睡吧。”
…………
几天。对于老师的安排,郑凡也从两人的口中探听了一些口风,所以一连几天他都与二人高谈阔论。从古代历史到今世现状,从异域风俗到国策时论,从经史到诗词,郑凡给两家伙的感觉就是——全才,什么他都能够说的道理通透。想刘基乃是能言善辩的人,却不想总是被郑凡勃得哑口无言,害的老道士抚掌大笑。两人每每被郑凡的奇思妙想所震惊,遍览山水的心思就抛到了一边。
这天早上,郑凡正与二人说到兴致处,忽然有一名小厮登门拜访。年纪十三四岁,见了郑凡欠身道:“小人得东家嘱咐,将拜帖送上。”
郑凡接了拜帖,却是李季恒邀请郑凡赴宴。原来他才制出来一批肥皂盒牙刷样品,便立刻被大户人家采购一空,订单也接了不少。李东家老怀开笑,说是在城中摆酒宴请郑凡,请务必到场。
郑凡笑着对刘基二人道:“老师与道长盘桓多rì,学生竟未能一尽地主之谊,乃是学生的疏忽。今次借花献佛,望道长与老师赏脸。”二人也想见识阆中风俗,自无不允之理。
醉仙楼乃是阆中有名的酒楼,菜sè齐全,阆中保宁府的特sè菜肴,其他省府的菜系,珍馐美味只要你说得出菜名,立马就能端上来。据说后面靠着的是阆中的土皇帝达鲁花赤延巴朵大人才有了这般规模。
按说作为主人的李东家李季恒应该在场的,但是他是什么人,什么面子,这里面的讲究就大了去了。郑凡几个人到的时候,却只见一胡掌柜。见到几个人来了,胡掌柜的立马迎上来道:“李公子来了,请里边进,这两位是……”后一句却是目光停留在一身道服的刘基与照玄身上。
“哦,这乃是我的老师刘基先生与照玄道长。”郑凡介绍道。
“原来先生与道长,几位楼上请,东家临了有些事还要处理,让我与我家公子招待几位。”胡掌柜引着几个人上楼。
楼上早已坐了一位公子,那公子生的相貌堂堂,身穿的是白sè的上好蜀锦制成的丝袍,手拿的是用桃木丝绣扇,腰间还坠着一个碧玉坠,正在品着一杯香茗,动作优雅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世家子弟的气息。见着几个人,稍微一愣,下一刻已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想必这位就是少渊兄长了,李衍早就听闻兄长风采,今rì一见,足慰平生啊。”这位公子乃是李季恒东家得肚子李衍。
郑凡顿容道:“少东家客气,少渊哪敢当的起兄长二字。”
李衍笑道:“兄长何故如此,你我同为李姓子孙,五百年前尚是一家,自当多多亲近。”
郑凡不再纠缠,介绍道:“这是少渊老师刘基与照玄上人。”
李衍也是一个极为注重礼数的人,马上执弟子礼,谦恭道:“李衍见过刘先生照玄道长。”
刘基与照玄连道不敢当,寒嘘了一番,主客分宾落座。
席上一行人等推杯换盏,说说笑笑,看起来是融洽非常。郑凡却有点高了,他前世多喝啤酒,现在咋喝白酒,已有了几分醉意。李衍见郑凡面sè微红好,心道:原来却是一个不会酒的。他笑容可掬举杯对郑凡道:“家父在衍面前多次赞叹世兄大才,今rì一见果然盛传之下无虚名啊。衍不成材,寒窗十载,却只博得区区乡试解元,以后望世兄多多指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