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雅致高洁陋室铭,指点江山隆中策(1/2)
() 却说刘备要寇封相伴,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不料历史的惯xìng竟是无比强大。虽然有了寇封的参与,刘备往茅庐的“三顾”居然还是一次不少。两人前两次拜访都扑了个空,求贤若渴的刘备均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第二次怏怏而归后,留守新野的张飞得知诸葛亮竟避而不见自己大哥,气得暴跳如雷,当时便要用条麻绳将诸葛亮捆来。刘备连说带劝,总算将他安抚住。
这一天,刘备带着寇封第三次前往隆中。如今已是隆冬天气,rì前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万里江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寇封看到刘备面上隐带愁容,心知他是为此次能否顺利见到诸葛亮而担忧。经过这些rì子的相处,刘备与寇封之间的父子之情却是rì渐亲厚。后世不少人都说刘备伪善,最会收买人心,但以寇封这些rì子的观察来看,他确实是将自己当做儿子来疼爱的,这一份父亲式的慈爱丝毫不假。他有心逗刘备开心,便在马上笑道:“义父,如此雪景,不可无诗。方才我于马上偶得数语,正要请义父指点。”
刘备面上微现苦笑,道:“辟疆,为父少时虽有幸师事大儒卢植,只可惜当时懵懂无知,不乐读书,每rì里只与几个好友调鹰弄犬,嬉玩无度。而今想来,只恨年少轻狂。为父半生戎马,其间虽也曾抽空读书,但腹中学识总归有限。又哪里指点得了你?当年辟疆你的一首《劝孝歌》名动荆襄,今rì既有灵感,必有佳作问世,快快吟来!”
寇封一指漫山遍野的茫茫白雪,朗声吟道:“天地一大统。”
“好!”刘备脱口赞道,“语意虽然浅白,但气魄宏大,堪称大巧不工,颇有上古之风!”
寇封面上现出一丝诡笑,反手又一指路边的一口水井:“井上一窟窿。”
脸上满是期待神sè的刘备笑容瞬间凝固。
寇封却不等他说话,再一指路边窜过的两条野狗,继续吟道:“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刘备在马上张口yù言,却实在不知说什么好。愣了半晌,忽地爆发出一阵狂笑,来时的忧虑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
两人一路说笑着来到诸葛亮门前,叩门后仍是前两次开门的童子出来,此次他总算吐口,说诸葛先生已经访友归来,随后却又说他正在草堂昼睡未醒。刘备便命寇封在门口等候,自己则拱手在院中侍立,静候诸葛亮醒来。
寇封在门外见义父一把年纪还要巴巴地等在院中,心下颇为不忍。当下灵机一动,将一篇《陋室铭》稍作修改后在门首高声诵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sè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汝南仲举舍,北海康成居。孔子云:‘何陋之有?’”
寇封不顾刘备向自己猛使眼sè,在诸葛亮的草庐外曼声长吟,将剽窃来的一首《陋室铭》朗朗诵来。只是将最后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换做“汝南仲举舍,北海康成居”,将诸葛亮比作陈蕃与郑玄,这两人早年都家道贫寒,却均不辍攻读,最终各有一番成就,陈蕃官至太傅,郑玄则成为一代鸿儒。寇封以此二人早年居舍与诸葛亮的草庐相比,却是暗寓褒扬之意。他一边吟诵,一边在心中念道:“听到此文,不信你孔明还好意思高卧不起!”
果然,寇封将一篇短文诵完,便听到草堂内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童儿,外间何人?”
院中童子回答道:“回先生,是前次来访的刘皇叔,已在院中等候多时。”
透过草堂的竹帘,寇封看到在堂中高卧的诸葛亮霍然起身,听到他连连道:“胡闹,既是刘皇叔至此,何不早报我知!”
院中的刘备忙道:“刘备携义子寇封求见孔明先生,望乞赐见。先生切勿见责于童子,是备令其勿扰先生睡眠。”
草堂中的诸葛亮歉然道:“亮不知使君至此,实在失礼。容亮更衣相见。”说罢竟将刘备晾在院中,自己转入后堂,半晌不出。
刘备却是丝毫未改变脸上的神sè,依旧在院中肃立恭候。寇封暗暗竖起大指,作为一个上位者,重仁义、重感情的刘备在征服人心方面确实有自己人所不及的长处,这一份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诚意,实在教人不得不心甘情愿的誓死相报。
在这个士人皆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时代,已过天命之年的他以大汉皇叔之尊,对一个年不满三旬的年轻人谦恭下士到如此境地,若诸葛亮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相报,那当真是没心没肺了。
又过片刻,草堂门上的竹帘一动,诸葛亮在千呼万唤后终于现身。寇封用神打量这位在史册上留下不灭美名的绝代智者,见他果如史书所记“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上戴着时下文人名士中流行的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唯一的缺憾是他的手中并没有摇着那把传说中的羽扇。再想想也是正常,此时刚到初chūn,chūn寒料峭,若他当真弄把扇子在手中晃来晃去,却有几分“装×”的嫌疑。
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大贤,刘备抢步上前深施一礼,说道:“汉室末冑、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今rì一晤,不胜之喜。”
诸葛亮躬身还礼,笑道:“南阳野人,疏懒xìng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还请将军入堂中叙话。”又看着寇封道:“小将军做得一篇好文章。只是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在过誉,某愧不敢当。”
寇封拱手笑道:“南阳卧龙,天下驰名,先生过谦了。”
诸葛亮请刘备与寇封在草堂中落座,又命童子献茶。
茶罢,诸葛亮动言挑问,刘备便在座中慷慨陈词,自诉胸怀兴复汉室之志,只是势单力薄难以成事,辞情恳切地请求诸葛亮指点迷津。
诸葛亮初时推辞不说,在刘备再三恳请之后,终于将那名垂千古的“隆中对”拿了出来,建议刘备南结孙权,北拒曹cāo,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呈三足鼎立之势。而后静待良机,以荆州之兵攻宛、洛,以益州之兵出秦川,北定中原,一统天下。
刘备被诸葛亮描绘的光明前景诱得心驰神往,心中对他的仰慕瞬间攀升至顶点,当即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共图大业。
经过这三番五次的考验,诸葛亮心中早已认可了刘备这个主公,因此只象征xìng地略作推让后便答应下来。
刘备大喜,命寇封将携来的金帛礼品献上。
寇封奉上礼物,面上现出拜服之sè,赞叹道:“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先生之智,万古难及。我义父得先生,如鱼得水,化龙腾空之rì可期!”
“如鱼得水?好一个如鱼得水!”刘备开怀大笑道,“辟疆之言正合为父心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