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秋水剑至,碎星刀残(2/2)
三皇子恭肃起身,将较狭长的布包横托于胸前。问:“吾师所遗神兵,比父皇尚方宝剑如何?”
众人心中一凛,心中想:“朝中‘太子少师’之类的虚职不少,熊玉章便是其一。何况三皇子非太子。他口中的‘吾师’,自然便是太傅叶西灵了。但叶太傅向来视神剑重过xìng命,岂会轻易假于旁人?”口中俱道:“虽不及尚方宝剑天威浩荡,但在武林中,真个能号令天下。我等虽不是武者,见剑也等若见叶傅亲至。”
三皇子满意点头。掀开了布包。里面赫然便是叶西灵赖以成名的秋水剑。长剑无鞘,刚露出半截,便犹如一泓秋水泛出。寒光凛冽,剑气森然,照得青灯无光,明烛黯淡。满堂诸人,莫不心中惊骇。只觉堂内温度陡降,仿佛寒冬忽至。
叶西灵长剑极少出鞘。诸人又多是文官,谁也没有见过。自然无从分辨真伪。场中也有一两位叶傅门生,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来他们身份不够,三皇子能允他们列席旁听已是莫大的恩荣,又哪里敢胡乱质疑?二来剑气冲霄,除了叶傅,实在也想不出还有谁能御使这等神兵。
三皇子轻抚神兵。厉声道:“葛、辰二位师弟,命你二人执此剑巡查九门,有不尊我号令者,立斩!”葛辰二人,虽是叶傅门生,却并不是叶西灵正式的弟子,甚至连记名都不算。听得三皇子居然当众称呼他们“师弟”,自是心中狂喜,道了一声“定不辱命”后,匆匆领剑去了。
三皇子又道:“胡尚书,你执天下礼,不知‘符’之礼为何?”
人无礼而不立,胡彦上位靠的就是这个“礼字,刚才妄言要‘动了他的老婆’已是无礼之极,所以心中颇为惭愧,听得三皇子问及老本行,顿时jīng神抖擞,脱口而出:“符者信也,分而合之。盖帝王赐符于臣子,代行皇权,以昭大信......”说到“以昭大信”几个字时,见三皇子面sèyīn沉,于是话锋立转:“沈重阳手中的兵符,可不是分而合之的半片,而是完整的。独掌天下兵,嘿嘿,这凡事论上一个‘独’字,哪里还有什么信义可言?陛下宽宏,不疑于沈侯;沈侯不仁,却失信于天下。沈侯擅权,不合国法,不合古礼。”
事涉沈重阳,虽然是背后说坏话,但三皇子仍是极慎重,绝不肯顺着胡彦的意思走。诫道:“胡尚书说话可得注意点。漫说没有证据,便是有,沈侯专兵也是父皇特许。如何轮到我等说三道四?不过眼下沈侯外出,这从权之计嘛......”
大理寺卿林宇辰已冷眼旁观半晌,见三皇子的心意已经探明,便不再故作深沉,凝神道:“恰好昨夜读史,前朝大元帅毛文龙,狡诈专兵,不服皇命。为了制他,当时朝廷曾新制兵符,罢黜旧令。请问胡尚书,这以新换旧之事,可还合礼么?”
胡尚书连拍大腿,即赞叹又懊恼:“这等绝妙主意,自己怎么就没想到!”道:“林大人学识渊博,胸中韬略远胜徐某。此计甚佳,甚佳!”他处处依礼,却全然不顾前朝的毛文龙不过是一总兵,绝非什么大元帅。
三皇子却似乎对这良计丝毫不感兴趣,随口吟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沈侯是何等人物?岂能说换便换!不知以此物易兵符,如何?”
说着,他解开了另外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柄宝刀,鞘式古旧,漆sè斑驳。分明便是沈重阳的碎星刀。当下众人皆倒吸了一口凉气。沈侯自重身份,近十年来便很少动用这柄宝刀,但他的脾xìng远较叶西灵随和,有后学晚辈请教武功时,总是不吝赐教,所以刀虽不出鞘,却是人人认得的。
三皇子一手握鞘,一手持柄,想要抽出给大家验明。偏生这刀好像有一股桀骜不驯的傲气,废了好大劲儿才抽出一半。但见刀身不知是以何材质打造而成,似白非白,光泽尽敛。上面以玄sè镌刻着莫名其妙的图案,倒像是一副星图。
又抽出一截,诸人登时站起,脸上极尽骇然之情——武林中威名最著的一柄宝刀,居然断了!且断口处不甚齐整,不像是被其他神兵利刃所削断的,倒似被人以大力生生拗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