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殿试(二)(2/2)
“请陛下亲口恕晚生无罪,否则虽株无悔。同时晚生也会将答案带进棺材,与之长眠。”
“你?……来人,把他拉下去,廷杖二十。”皇帝忍无可忍,勃然大怒,身为天子何时受过此等胁迫。
“谢主隆恩,谢主隆恩……”梅大有连声称谢,三叩九拜。
这家伙莫非是疯的?寡人要打他,他却如此高兴!
“回陛下,廷杖自古便是对朝中官员所实行的一种惩戒,陛下既然赐臣廷杖二十,也就是愿意赐予臣官职,臣深感涕零,谢主隆恩。”
“你?……免了。”
“谢主隆恩。”见火候已到,梅大有这才娓娓道来:“臣以为,此前几位贡士所言,不无道理,**不和便是前朝不和,不过此等不和对陛下来言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非但不该想办法去化解,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长久存在,如此才能利于社稷安稳。
从古至今,无论前朝、**,有人之处便有派系之争,且尤以这两处更甚。不过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臣子与臣子、嫔妃与嫔妃之争,其实最为受用的是陛下您。
试想,如果他们不争,必会以某人为马首,此人若是陛下还好,若不是,真乃后果不堪设想。
臣虽然初次登堂,但也可以看出,就在此朝堂之上,便有臣工不和。譬如说相国大人与中书大人,他们事事相对,言语相冲。如此看似令陛下左右为难,实则不然,若他们同气连枝,必以中书大人或相国大人为首,天长rì久,以至大权旁落。至那时,政令受阻,结党营私,皇权堪舆,想必这也是陛下您最不愿所见吧。
今则不然,有这二位大人共立于朝堂之上,互不依存,全不相让,陛下才得以从中权衡,左右逢源,令社稷安。幸甚,幸甚。
与之同理,**嫔妃因争宠而不和,如此她们才能事事处处想到陛下,为求圣宠倾尽其能,而这也该是陛下乐于所见。如不争,势必一宫独大,至那时,陛下受制于人,岂不更加为难?”
“一派胡言!臣等对陛下忠心不二,何来窥权之说?”
“正是。臣等忠心rì月可鉴。”
“陛下且看,刚才二位大人还针锋相对,如今听到臣之所言便异口同声,眼下他们只共同针对微臣,若真使二人苟合,那他们所针对的,恐怕就是陛下您了。自古此等教训比比皆是,陛下饱读史鉴,相信不用臣再多言。”
“你?……”“你?……”
“哈哈哈,好,说得好,妙,妙极。此等御下之法确有独到之处,令寡人大有豁然之感。你且再说说,税赋连年减少,国库空虚,又当如何?”
“敢问陛下,近年来天下可曾大旱?”
“旱情年年有,但天下大旱还不至于。”
“那九州之内可有洪水泛滥?”
“决堤之事常有,但也不至于洪水泛滥。”
(一言蔽之: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