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长安(1/2)
() 长安
大军西返之rì,李世民解以身披玄甲,着一袭月白sè的襦袍,策特勒镖于万军之前一马当先。
他今rì以银白sè发箍高束发髻,古玉般沉寂的容颜上,独那一双绝世湛蓝光晕的重瞳,在六军zhōng yāng闪烁着眩目的光华。那良驹上执掌雄师的伟岸背影,举手投足间,当真是有一枝梨花压海棠的英姿。就是连近旁身披战甲的唐国世子李建成,也被抢尽风华,在李世民的面前竟没有了半分主帅之势。看来战场上打磨出的杀伐决断绝,远策千里的气势,是断然学不来的!
“三军听令!”李世民高喝一声,大军万名屏息以待,只听他朗声道:“吾军撤退,洛阳守军定会派兵阻挠,吾等便于百里之外的陵王坡,三路设伏。待敌军靠近,一举将其诛杀!”
“得令!”大军抱拳齐呼,冲于霄汉的回荡之音,声声撼城yù摧。
李世民与李建成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一同下令,三军齐发。
赵芮儿在马车中将方才一幕尽收眼中,现在看来,他兄弟二人还算和睦,几无嫌隙。但于方才形式看,李世民如今在军中的决策地位,已跃然唐国世子李建成的威信,rì后兄弟间夺嫡之争,势必难免。
虽然优势显而易见,但李建成背后还有那城府高深的李元吉谋策。他将来的帝王之路,将必定挫折凶险,那不能违逆的历史洪流只怕不久就要一一上演。
大军行出百余里,洛阳守军段达果然亲自率万人出城追杀。三路埋伏,在段达军队行过陵王坡大半时,齐齐发动进攻。一时间,竟让段达的万余军马,首尾不得相顾,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逃回洛阳城中。
此番大挫洛阳守军士气,同时也是予,待李唐一派和洛阳守军两败俱伤时,收之渔翁功利的瓦岗军,一个极为响亮的jǐng钟。一时间,那些想要西取长安,大小势力的军阀头子,再绝不敢贸然进犯。
杀鸡儆猴,此举李世民当真用对了地方。
大军归来,李渊以相国身份在府中设宴,款待功劳卓著的二子。
席间,李渊只留太原旧时幕僚和二子共事。这只老狐狸,就连端茶伺候的侍女也换成了太原李家的旧人,其不安分的居心,昭然可见。
“相国大人,卑职听闻江都传来密信,太上皇隋炀帝被自己的禁卫所害。宇文化及正率隋军西来,大有进攻长安之势,望相国大人能尽早打算。”裴寂率先开口,恭敬地向李渊一拜。
李渊脸sè一沉,手中酒杯已落,目光如炬却并不答。
刘文静看李渊之态,转念深想,竟也起身称道:“是啊,相国大人。早在清明节前夕,那河北窦建德就自称夏王,太原以北的军阀都呈请李密称帝。太上皇归去,洛阳守军听信了王世充那厮的混话,竟也恭请杨侗为帝。加之宇文化及又率旧部西来,眼下各路反王蠢蠢yù动,长安告急!可,念陛下年幼,相国大人应相仿尧、舜,行禅让之故事,早rì登基,以匡天下大义。”
众人皆是一怔,独李渊的眸光稍稍缓了几分。既没有出言制止,也没有表示同意,继续僵着沉默。
“父亲。”赵芮儿在李世民身后一惊,此刻竟连李世民也来打圆场。
李世民离开矮桌,在席间自若一站,恍若舌战群儒的纵横家般洒脱,不卑不亢道:“如今隋运已终,各路起义将士,心怀异志。天下群雄割据,却让生灵涂炭。儿臣实不愿见此景寒心,乞请父亲能顺天应民,早rì登基,名正言顺方可号令关中义士,救民与水火之中。如今,良机已现,望父亲莫要再三推脱。”
赵芮儿撇撇嘴,看那李渊一脸佯作得难为之态,恨不能上前抽他两个打耳光子。这个老狐狸,心中早已考虑过废帝之事,此时倒是谦让起来,席间又无外人,一副忠君效主的恶心模样表现给谁看!
瘟神也来充数?只见李建成笑容一敛,不紧不慢地站起身,字正腔圆的说道:“自古唐、虞都是推以贤者应命。父亲何必犹豫不决?”
哦——不过是来添柴加火,好似谁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