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倭国的全面败退(1/2)
() 在“九·一八”之前,倭国的陆军部、特高课是一再强调过“红jǐng军团会默契的配合倭国北上”的,可是现实却是完全相反的,这让海军部极为不满。
倭国海、陆军的矛盾由来已久,就连同一类武器,陆军和海军都会各搞一套标准,甚至陆军还借口海军有陆战队,也配备了一些两栖攻击舰和登陆艇。
在海军看来,是陆军部擅自在东北挑起战争,这才失去了红jǐng军团这个“盟友”,毕竟“北上”是可以从朝鲜出发、可以从海路出发(经库页岛、打下海参崴)的,并不一定要走华夏的东北。
“田中奏折”深得陆军部的欢心,却不符合海军部的利益,海军的目标刚开始是“南下”,在红jǐng军团横扫南洋之后,就改为“和红jǐng军团一起北上、东进”,目标不是苏联远东,就是太平洋和米国西岸,而不是大陆。
东北开战之后,号称华夏jīng锐之一的东北军,在占据了兵力优势、制空优势、“主场优势”的条件下,却打出了一个难看的战损比,平均每五个东北军才能拼掉一个关东军,这下动心的就不止是陆军部了,连海军部也动心了,贪婪的念头超越了理智。
在陆军部大举向东北增兵的同时,海军部也跃跃yù试,驻扎在上海的倭国海军陆战队就开始小规模的挑衅。
尽管倭国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首次武装挑衅吃了点亏,可是恰逢同盟国向蒋光头施压(其实是丘吉尔的算计),华夏居然内乱了,作为民国领袖的蒋光头居然同意把东北“借”给倭国,而其他几大“军阀”则一边高呼抗战、一边开始倒蒋。
倭国海军部大喜过望,顿时大举增兵,同时入侵了京津、山东、淞沪,这三地都有倭国驻军,完全是无障碍登陆,担负掩护任务的仅有第三舰队,主力舰队则南下参与到“保卫台湾、反击红jǐng军团”的战斗中去。
海军部的不配合,可就苦了陆军部了,尽管倭国陆军部也有自己的两栖攻击舰和登陆艇,但他们可没有主力战舰和足够的运输舰啊,无奈之下,倭国陆军部只得大肆征调商用运输船,同时从朝鲜陆路出兵、准备打通陆地运输线。
刚开始,倭国海、陆军都还一直占着便宜。在淞沪,倭国有海军的舰炮助战,而蒋光头的“zhōng yāng”军却完全是用人命在堆,战损比就比东北夸张多了;在山东,这里本就是冯、阎倒蒋时反复大战过的地方,本就不剩下多少防御工事了,最重要的是蒋光头把“zhōng yāng”军主力给调走了,所以倭国海军陆战队在青岛驻军的配合下,战斗跟行军差不多;在京津地区,张少帅的主力也重新回东北去了,那里才是他的根基,要不是还有不少前“西北军”的战士在坚持抵抗,说不定燕京也可以宣布“不设防”了。
可是这种“美好”的局面,在华夏各“军阀”达成和解、红jǐng军团提供大量空中支援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在山东,阎锡山可是拼了老命了,这里已经算是他的地盘了,他自然不会再藏着掖着,几十万晋绥军直接拦住了倭国海军陆战队西进的路,而红jǐng军团支援的“黑-I”在对上倭国现役的双翼机时完全是碾压,倭国的重炮也被“黑-I”投下的重磅制导航弹打得完全没有脾气(报销了的废铁哪里还能发脾气?)。
不过这些并不是令倭国海军陆战队最恼怒的,比人多?倭国人一向不大看得起满清和民国的军队,几十万晋绥军并没被他们放在眼里。制空权?没有重炮?这个时候的倭国,崇尚的还是乃木希典的肉弹战术,并不是斯大林的大炮兵主义,更不是空战制胜主义。
最令倭国人恼怒的是,晋绥军居然使用“生化达姆弹”!好吧,其实阎锡山也不是故意的,别看他在山西建有兵工厂,枪支、弹药可以自己生产,可是山西缺铜啊(华夏本就缺铜,山西更缺)!于是阎锡山的子弹是这样造的,弹头只使用少量的铜,使用空心结构,前部主体是铅,内部填充草纸、甚至马粪之类进行配重,那个时候的草纸可没有什么消毒程序,马粪就更不用说了,于是阎锡山版“生化达姆弹”出炉了。
被这种“生化达姆弹”击伤的话,那是生不如死的,在山东的倭国人,被直接击毙的不多,被流弹击伤的可不少。看着身边受伤的人,一个个给自己一枪来解脱这种痛苦,剩下的倭国人怎么能不怒?愤怒的倭国人首次在世界上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可是现在全世界差不多都在开打,谁还在乎一个亚洲国家的抗议呢?倒是一些人从这个抗议中看到了一个“好主意”,比如小胡子就下令开始制造专业的“生化达姆弹”,斯大林也在悄悄的改动子弹生产线。
在“黑-I”空中打击配合下,结合阎锡山版“生化达姆弹”闯下的赫赫威名,山东的倭国海、陆军很快就被赶回了老家,山东全境被阎锡山“解放”。
不过阎锡山并没有允许“黑-I”去打击撤退中的倭国海军和运输船,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在淞沪,蒋光头也是拼了命的,他不拼不行啊。宋家目前只是放弃他而已,还没有站到他的对立面去,他自认为还有一些希望的,毕竟民党上下实在是“无人”啊、其他人只会更加不符合宋家的需求。蒋光头相信,只要打赢淞沪会战,然后他再厚颜上门寻求依附,宋家还是会重新支持他的,大不了他以后在家更弱势、更顺从些而已。
在吃够了倭国海军舰炮的苦头之后,蒋光头立刻“低头服软”,向红jǐng军团请援。他可没有阎锡山的小心思,他已经没有退路了,“黑-I”一到就被他派去打击倭国第三舰队留在淞沪战场的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