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欧洲战场也很嗨(1/2)
() 在东亚几方势力打得很嗨皮的时候,欧洲打得更嗨皮。
自从红jǐng军团的钢铁洪流把驻缅英军打得屁滚尿流之后,欧洲各国就对坦克这玩意重视起来,即便是被凡尔赛体系压制得很厉害的德国,也在欧战爆发前悄悄鼓捣出一支坦克师,指挥官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尽管“闪电战发明者”这一头衔已经被各国冠在红jǐng军团指挥官唐原的头上,但这并不能抹杀掉古德里安的才华和应属于他的光芒,作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先锋,古德里安率领着德国的第一支坦克师,在三天的时间就将捷克的军队完全分割开来,为后续的步兵对捷克军队进行分割包围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之所以没能像红jǐng军团那样横扫、仅仅完成分割而已,这可不是古德里安能力上的问题,而是坦克xìng能上的差异造成的。德国装备的是提前出炉的豹式坦克,尽管这是一款很优秀的坦克,但跟灰熊比起来,无论是行驶速度、最大航程,还是火力,豹式都是远远不足的,更不用说红jǐng军团后来推出的犀牛、天启、唐-I去比了。
即便是比不上红jǐng出品的那些坦克,豹式目前也还是仅次于红jǐng军团那四款坦克的、最优秀的坦克,可谓是第五强的坦克,远胜苏联的T-26S、法国的雷诺等。
捷克的战场并没有拖住德国的战车,从开战到结束只花了七天,古德里安可谓是立了首攻。面对捷克民间的抵制,小胡子直接把捷克人民统统送进了集中营,反正他需要的仅是捷克的工业而已,德国有的是熟练工人。
小胡子设立的集中营可不是唐原在菲律宾搞出来的西贝货,唐原还得拿出足够的大米、白面来“供养”那两万米军战俘呢,尽管那是收费的,需要每人每天加收一枚“唐大头”(重25克的银币)的赎金。
小胡子设立的集中营,不仅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还会时不时拿集中营里面的人来实验新武器,比如从倭国首次抗议中找到的灵感-“生化达姆弹”,比如在一战中崭露头角、战后各国都在秘密研发的毒气和其他生化武器。
斯大林也不是好鸟,刚开始的时候,除了在波兰战场上,苏联占据了绝对优势以外,在其他五个方向上,苏军可是一直在吃瘪的。
斯大林的大清洗,可不仅仅是清理了一些有“不同意见”的人,还清理了一些没有“不同意见”、却有些恃才傲物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极不合群的,被有些人利用大清洗的时机除掉也是必然的。
大清洗的结果是苏军上下就像一颗螺丝钉,斯大林指向哪,他们就去哪,至于战术、主见?那是完全没有的,除了西线以外,西线可是保留着一些需要清洗掉、却暂未来得及清洗的人,这些人大多是比较有才华的,比如布柳赫尔等。
这些侥幸暂时没被清洗掉的人,使得西线苏军战术较为灵活,加上他们的对手波兰太弱,波兰人现在的装备居然还是老式步枪和马刀!所以仅仅十五天,波兰就沦陷了。
在北线于芬兰交战的苏军、在南线与土耳其交战的苏军,在一开始都被打得节节败退,直到斯大林给他们配备了正宗的生化达姆弹以后,战局才得以改变。
南线的土耳其还好点,只是被打回了边境线,然后就勉强维持住了战线;而芬兰则直接被打回本土,连首都都沦陷了,已经元气大伤的芬兰,想像A位面的历史那样搞游击战都没机会了,因为可用的战士不足一千了,只好屈辱的投降了。
只有三路出击的红jǐng军团,使得斯大林束手无措,这三路压根就没有步兵跟进,苏军即便有生化达姆弹也没有任何效果,仅仅是增加了苏军的恶名而已。
中亚地区形势复杂,不仅有苏军、土耳其军、马匪,还有极为严重的宗教问题、沙漠气候问题,在做好准备之前,叶剑英可不准备让步兵跟进。作为红jǐng军团的大将之一,他可是十分清楚,“唐-I”不仅仅装备有榴炮,还装备有坦克专用直shè炮、机枪、导弹的,完全可是dú lì作战,何况还有强大的“黑-I”负责制空。土耳其能守住边境,跟叶剑英派出的装甲兵团四处“sāo扰”有很大的关系。
刘伯承仅仅收回北蒙、没有派步兵北上的原因最为简单,不仅仅是因为兵员不足(要镇守北蒙、清理**分子残余),还因为西伯利亚的冬天威名赫赫,在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前,步兵是绝对不能继续北上了,只有坦克、飞机不受影响。
叶挺没有派出步兵北上东西伯利亚,不仅仅是因为冬天的原因,还因为战略的原因,他准备先守住东北,再“收复”朝鲜,等唐指挥官把倭国憋在海岛上之后,再海陆并进、直击远东。当然,先期的sāo扰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守严冬影响的“唐-I”和“黑-I”就是sāo扰的主力,只不过sāo扰的幅度有些大,连海参崴要塞群都遭遇到“唐-”的炮击和“黑-I”的轰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