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2)
第31章
唐群英之父名星照,字少垣,十余岁即披甲从戎,累建战功,官至军门提督,封振威将军。但他思想开明,不满清廷**,不到40岁即辞官归里,广延塾师,教育子女。唐母生有三子四女,唐群英排行第三,长得秀丽端庄,个头高挑,而气质则豪迈果敢,若赳赳男子。遍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会作八股文章、诗歌史论。稍长,爱读进步书籍,多是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赫胥黎所着之书。1891年父死,唐群英遵母命嫁到湘乡荷叶,丈夫是曾国藩的堂弟曾传纲。在亲朋戚友的交往中,与秋瑾、菖健豪结为挚友。夫死女夭之后,她于1904年春得知秋瑾赴日求学,就变卖家产东渡日本,与秋瑾等人共求救国之道。
1904年秋,唐群英抵达日本,自费考入青山实践女校,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并由自费改为官费。她在日本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结识了刘揆一、刘道一、黄兴、孙中山等着名人士,思想进一步升华。1905年,她由留日学生、家乡人赵恒惕介绍,加入华兴会,成为该会一位引人瞩目的女活动家。同年八月,各革命团体合并为同盟会,华兴会有人不愿意合并,而唐群英则决然加入。尔后,何香凝、秋瑾等也相继加入。唐年龄比其他女会员稍长,人皆称为“唐大姐”。1906年,唐任留日女学生会书记,后改任会长。她全力支撑黄兴等人的《洞庭波》杂志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07年,秋瑾起义失败被杀,唐群英夜不能寐,决意尽快回国,投身武装斗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痛感女界力量不足,二次东渡日本主持留日学生会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唐群英组建女子北伐队,挥戈疆场。南方临时政府成立,她作为“女界协赞总会”的代表之一,受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接见,被誉为“巾帼英雄”,荣获总统府“二等嘉禾勋章”。
革命党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逐步显露出来,女子有参加革命之功,却无参与政治之权,唐群英大为不满,第一个提出女子参政主张,倡导成立统一的女子参政组织。她的倡议得到张汉英、王昌国、蔡蕙(蔡锷之妹)、何香凝等其他女界领袖的响应。1912年2月20日,各女子社团在南京集会,决议由唐群英负责“女子参政同盟会”的组建工作。
一场震惊中外的女子参政运动爆发了。
是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临时约法》时,唐群英等人强烈要求在约法正文内明确规定“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然而,大多数议员不予接受。3月11日,《临时约法》公布,仍无男女平等的规定。
唐群英愤怒不已。21日,她率20多个女界人士冲破卫兵阻拦,闯进参议院,打碎议院玻璃,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大闹参议院事件”。22日,唐群英、蔡惠又到总统府谒见孙中山,请他亲自到参议院提出修正,并第三次递交了请愿书。孙中山虽全力支持,奈何孤掌难鸣,作了一番努力,但仍无结果。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唐群英并没有气馁,4月8日,她集会南京各界团体,在南京召开参政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会上,她被公推为会长,并通过了由她主持制定的《女子参政会政纲》11条,内容均以男女平等为宗旨。
南北统一后,参、众两院迁到北京。唐群英等不顾袁世凯的阻挠,联袂北上,接连4次上书参议院,又被袁世凯否决。
更令唐群英痛心的是,宋教仁等为了实现“政党内阁”,在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过程中,于修订党纲时,竟删去了“女会员”及“男女平权”各款条文。7月14日,在同盟会改组会上,唐群英等女会员群起质问:“这次同盟会合并,何以不知会女会员,擅由一般男会员作主?且合并之后,何以擅将党纲中‘男女平权’一条删去?”并声明:“此种合并,吾辈女会员绝不承认。”王昌国还大哭大骂:“同盟会为无数同胞血泪构成,汝辈竟丧心病狂若此?”弄得宋教仁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男女平权”条款仍未写入党纲。到会的女同盟会员一致向大会提出强烈抗议,唐群英抑制不住激愤,扬掌击向宋教仁和林森,二人躲避不及,正好打在两人脸上。这一举动,令举座皆惊,最后由张继、覃振出面调处,会议不欢而散。
唐群英们的努力,虽屡遭失败,但引起了世界女权运动领袖的注目。“万国女子参政会”会长、美国嘉德夫人曾赞扬说:“以中国女界程度之高尚,性情之诚挚,为欧美人所佩服,将来女子参政之成就,必以中华为最完美。”
后来,女子参政同盟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唐群英仍不忘为女子参政而奋斗。
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正在家乡女子职业学校执教的唐群英抖擞精神,闻风响应。白天,她率员下乡演讲;晚上,她组织大家搞提灯会,向民众介绍“五卅”惨案真相,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加入反帝斗争行列。
1935年春,唐群英在外甥曾白圭的陪同下,赴南京观光访友。国府主席林森来访,请她入朝做官,她说:“老了,不行了!”在南京数月,她一直不去军委会、立法院,不愿见蒋介石,不愿与国民党同流合污。
1937年6月,这位伟大的女性不幸病逝,享年65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