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赵国“劳模”(2/2)
幕营内,左右各摆有一排茶几,上面搁着大碗,有些碗中还盛有酒,正前方是一张略宽稍高的红木桌,其左侧是码放整齐的竹简,右侧是装有铜制的各色令箭,还有就是一支*毛笔和一具铜制砚台。
“兵符何在?”廉颇例行公事。
赵括掏出半截虎符,廉颇接过和自己手上的另一半合起,即变成完整虎形,虎符一面是鸟篆形的“赵”字,另一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金文。
确认是事实,廉颇将虎符分开,他原先携带的一截递给赵括,自己将另一半紧握在手。
赵括也没忘记本份工作:“军中名册何在?”
廉颇指指红木桌上的竹简:“军中四十五万将士名册皆在此,其中有两万是冯亭旧部。令箭共三十支也都收回。”
赵括装模作样地微微颔。
廉颇道:“我听闻今早上有大王密旨送入营中,可否告知是何要事?”
赵括道:“齐国拒绝贷与我国粮草,军中粮草难以长期维计,大王命我尽快与秦军决战。”
“天杀的齐国,若非秦军来犯,我定向大王请命,率军二十万,直捣临淄。”廉颇咬牙切齿,“此次秦军所出悉为精兵,与我军实力相当。我军骑兵强,步兵略弱,秦军则相反。秦将司马错、司马梗、王贲、王陵、蒙骜、王翦皆非等闲之辈,且秦人素来奸诈,不可轻敌。秦军营中虽仅为六十万馀人,然野王(今河南泌阳一带)尚屯有十馀万人马,泌河沿岸及光狼城共有十馀万秦兵,且一旦交战,秦王更可河内壮丁从军,故不战则己,战而需万全之策,还望将军慎重。”
赵括对赵军现在所面临的种种难题还未完全清楚,所以只是笼统地应答:“谢老将军提醒,我定会慎重行事。”
之前,廉颇也听说过赵括是位轻浮的年青将领,这时现对方能耐心听取自己的劝告,还作出信誓旦旦的保证,心里略感欣慰,情不自禁地用他那木皮般粗糙的双手紧握对方细皮嫩肉的手背:“如此,廉颇可放心离去。”
说完,廉颇利索地松手,抱拳道:“廉颇还要回都回王命,就此拜别。”
赵括也拱手还礼:“祝老将军一路顺风。”
廉颇大步流星走出幕营,翻身跃上浑身雪白的玉免赛风驹,接过长戟,双腿猛夹马腹,赛风驹会意飞驰而去,数百或持弓或背箭或持长枪的骑兵紧跟上去。
廉颇的“铁杆粉丝”们又是一阵深情呼喊:“恭送大将军!”
“回观者立即各自回营。”苏射说话的份量明显提高。
那些好事者瞬间鸟作兽散,幕营前仅剩数十位正将及庞暖所领的两百名精兵。
“诸位将军,本元帅与大家初次相识,请一一自报家门,好让本元帅有个基本了解。”赵括很口语化。
刚刚带头闹事的长方脸不知几时缩回人群中,先上前自我介绍的是位清瘦的中年将领,他看来有四十来岁,头颅出奇的小,只有同龄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大,眼眶深深陷下去,双眼放出深邃的视线,尖尖下巴留有一小缕胡须,在军营中见多三大五粗的大块头,溘然冒出这么个人物,让赵括有些惊讶,更让赵括惊讶的是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