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赵帝国 > 第33章 唇亡齿寒

第33章 唇亡齿寒(2/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邪剑仙 网游之邪气纵横 混混抗战 圣剑至尊 网游之无尽黑暗 逍遥创始神 躲美录 佛医鬼墓 冒牌风水师 步兵凶猛

“谢我王。”唐雎道,“臣以为我王之言实乃鼠目寸光、、、、、、“

魏王两眼中透出杀气。

唐雎愣了一下道:“魏助秦,能得安宁不过三载;魏助赵,则可何十馀载太平,我王为何舍大取小?”

“愿闻其详。”魏王到底没动杀念。

唐雎道:“魏助赵,若赵国胜,我王可复得河东之地;若赵国败,秦军也室然伤亡惨重,秦国以下十年必不敢贸然犯魏境,吾王则可借机重振魏国。”

“正是,正是。如韩、楚也同时兵,攻克秦国函谷关也非难事,此是大王重霸中原之良机也。”为讨好魏王,赵胜不得不放下架子去拍马屁。

十馀年来,魏王虽过得有些窝囊,可他偶尔也会作梦梦见像魏国先君那样雄霸天下,只是力不从心而已。现在,赵胜无意间点燃了他心中的烈火,他感到自己仿佛就是魏文侯。

魏王霍地站起:“然也,此乃魏国重霸中原之良机。”

新垣衍、须贾、太子增等马屁精不约而同地附和。

晋鄙则还较为清醒:“此番秦军名将尽出,兵近百万,赵军只怕难相抗衡。”

赵胜道:“秦兵号称百万,实不足七十万。若秦军当真战无不胜,则不会三载不逾丹河。我赵军现驻于长平一带已有六十馀万将士。大将军为名将之后马服子。赵、秦两军实力相当,若能得贵国相助,定能大败秦寇。”

太子增一直小心翼翼地听着别人言,现在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父王,机不可失也。”

“嗯,先前晋国可傲视中原,今日魏、赵、韩联手,岂会弱于秦国。”魏王有些飘飘然,“来人,准备王印、鸡狗马之血,本王即与平原君订下合纵之约。”

“魏王英明!”赵胜心里简直把魏王当作了再生父母,此刻如果要他给魏王擦屁股,他也绝不会推辞。

当身处魏国的赵胜沉醉于喜悦中时,公孙龙一行刚刚入了摇摇欲坠的韩国。

韩国的祖先是姬姓别族,其先人是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人称韩武子,武子三代后出韩厥,从此封姓为韩氏。韩氏起初并非重臣,直至晋景公时,韩厥与率兵攻打齐国大胜而归,韩厥才占据了晋朝六卿的一席之位,也就开始了韩氏的扩张史。

后来韩氏与魏、赵两家分了晋国,于公元前4o3年挤身诸侯国行列,建都在阳翟(今河南禹县)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75年,韩国灭了老诸侯国郑国,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基本上确定了韩国的疆土范围。

韩国由于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所包围,展空间有限,建国初十分弱小。韩昭侯即位后,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提出“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治国方针。因申不害重“术”,所以主张推行独裁政策。当然,他所指的独裁者是一位贤君,他认为国君任用臣子,要“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韩国经过申不害的改革,曾一度强盛,使各诸侯不敢侵犯。

韩国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得以生存,还因为韩国有出色的兵器——弩。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弩可射到六百步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龠心”。除了弩,韩国的剑也是异常锋利,“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说的就是韩国剑。

遗憾的是,韩国所拥有的利器并未到保证韩国的长期强盛。之后,韩国受到了魏国的牵制,后来又受到秦国的打击,使韩国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了荀延残存,韩国只能附属强国,特别是屡次成为秦国的帮凶。

对于韩国的处境,公孙龙是了如指掌,他决定对韩国进行引诱。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