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节 南洋基地(1/2)
姚郑两位大人没去淡马锡河,那大船进不去,只能在龙牙门岛外泊船,大船队把整个海湾塞得满满的,连夜往船上补充淡水、蔬菜和水果。王动一到龙城就让丘诚准备补给,上次已经做过,这次很顺。
岛上的士兵大多已经移到淡马锡大岛上去了,姚郑两位大人很敏锐的现到了这里是个兵营,没办法,很多能看到的东西,都是码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只有兵营才能做到这点。
晚上丘诚作为除龙城宣慰司使过来做述职报告,开会之前,先搭个香案,皇上的圣旨拿出来读一读,丘诚的“除龙城宣慰司使”的“除”字去掉了。赐了诏书,宣慰司使的金印,一大堆文书。
丘诚百感交集,上回去南京觐见皇上,他得了泰山大人再三的关照,西洋的地方势力被明朝皇帝扶的扶,打的打,施正卿提醒他女婿要察颜观色,多听少说,不要抵触大明朝庭的意思。他岳父真的是如愿擦偿的坐到了旧港宣慰司使的位置,没想到一年之后,因为结交了王动,自己已经和岳父平起平坐了,丘家终于可在南中国海诸国中抬起头来了。
姚广孝把丘诚喊过来,详细的问了,龙城有多大,治下多少人丁,汉人多少,番人多少,此地有何物产。同样的问题,又问了旧港,及周边几个国家,问完之后也没多说什么。
“郑大人以为如何。龙城与旧港?此两地乃翁婿,在此咽喉要充,立一方诸侯?”
“大明朝不立,也会有人称权此地,与其让番人作主。不如让汉民称王。”
“化外弃民,不服管教则如何。”
“此处离东土我朝十万里,番国治下人丁最多万户,产出有限,倒是不足为虑。”
“呵呵,郑大人地船队煌煌不可及,静之有言,得海得洋得天下,倒是比我等老夫子看的远些。”
“姚大人是想把某家绑了去斩是吧。这可是大明朝的船队,大明朝的水师。”
“太孙孝悌宽仁,如今由静之与郑大人一起使西洋,还好说些,此前户部可是本子递不停,每言及下西洋都是徒靡财粮,去年刚刚持平。若不是有船有银借与静之多些入项还是亏空,今年应该能把各地船场的亏空填上了。”
“此事还谢姚大人周旋,某家也是两难,只是跑腿之人,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静之却有管仲之财,如不是西洋之行有些钱进来,兵部户部诸位大人个个要跳脚了,处处要用钱呀。”
“商贾行于庙堂,夫子们更多非议。”
“龙城有船五十,军士八千。呵呵。此地还有海匪吗?”
“有!大股也只六七条船,以龙城之力足矣。”
关于龙城地概念没几天以被颠覆了,旧港,另一个明朝在西洋番国的代言人,在那里,姚广孝和郑和听到了不和协的声音。
施正卿的儿子,对姐夫颇有微辞,本来在旧港已经定下了,宣慰司使的位置要传给他姐姐施大娘,而这个姐夫又领有龙城一地。虽然不大,但已经成了西洋诸国中的商贸中心。旧港汉民多有迁移,不止是旧港,真腊,苏禄。爪哇的汉人都往龙城涌。在此地,汉人意味着财富。
他还特别夸大了龙城两次战事。以为是通过当地武装干预商事,特别是护卫着商船的水师战船都驶到中国去了,越来越的商人抢了旧港地生意。
姚与郑两位大人对生意之类的事不太关心,但提到军队就不一样了。于是又详细的问了施正卿周边国家的情况及此地的风俗,还特别把施大娘召来见了一下,结果两位大人,你看我我看你,施大娘女中豪杰,进退有礼,言辞有度,这能耐比丘诚都不差,比她弟弟不知强哪里去了。而且龙城的武装与他们的生意能量来看,好象也不为过,但有一点,那就是龙城在此地坐大是早晚地事。
两位大人本来还担心龙城与旧港会不会统一起来,如今看来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他们对施家大娘的印象非常之深,假以时日,这施大娘可能又是一位女主。
施正卿已经是甩手老大了,事务交由姐弟两人去管,而这个儿子吃吃喝喝,倒没什么恶劣行径,人也知礼,问题是,扶不上墙。相反,这个女儿以不一样,当初施正卿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女儿早早以帮着父亲处理事务,上上下下对她还都很服气,最让姚广孝和郑和吃惊的是,施家的这个女儿与当地番人打成一片,这还是旁人介绍或是她本人自吹,是两位大人看到的。
第二日郑和与施正卿主持一个清真寺的开幕,以德服人,以教度人,一直是郑和的外交策略之一,苏门达剌和爪哇岛正是伊斯兰教热播的时候,作为一个穆斯林郑和当然积极支持。姚广孝以不用多说了,拜道士为师地和尚,一个怂恿别人造反的和尚,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信仰的,所以也去捧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