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军(2/2)
安珠护不懂这个道理,他是粗人,是武夫,他的兵丁都是由朝廷按时派出钱粮银饷的,宁古塔城里他最大,说了就算数。因此他没有这种经验。
所以,当天晚上,在请示了安珠护,得到了安珠护的全权委托之后,周懿直接进了几个管事的帐篷,一番密谈之后,双方就愉快的达成了协议。
到了第三天,一车车满载粮草的马车就送到了军营,这些粮草全部都是免费,以协助官兵剿灭叛匪的名义送来的。因为为了保卫庄子财产,这个理由既充分又政治正确,谁也不能说什么。管事儿们也乐得高兴,每送一车来,他们都能拿到一大锭银子的好处,这简直就是无本买卖嘛!难怪后世的国企会越来越不行呢!
有了粮草,安珠护吃了定心丸,他明知正面攻击无法攻破城池,于是干脆就放弃直接破城的想法,指挥步兵,把蛟河城外各条通道都阻断,依靠着数量依旧众多的骑兵,安心的围困起小小蛟河城来。
……
当张耀祖在依靠着蛟河城池与安珠护大军对峙,比拼着内力(后勤,物资储备)的时候,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李满江,也没有因为减少了一方面的压力而显得轻松很多。
算起来,李满江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好好的睡过一个囫囵觉,吃过一餐饭是饭,菜是菜一盘归一盘,而不是野菜兽肉大米小麦一锅炖的正经饭了。
李满江仰头把剩下的,已经不那么滚烫的杂烩粥倒入嘴里,伸出已经油腻腻黑的袖口把嘴巴擦了擦,然后从好不容易坐得有些温热的木桩子上站起来,放弃了这个现在唯一能显示出他身为义勇军最高指挥官特权机会。
这是李满江亲自率军北行的第五天。
自从潜伏在奉天府的互助会传来倭内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从奉天乃至锦州各处抽调八旗兵马,并清点仓库准备刀枪盔甲,人马粮草的确切消息之后,晋商集团也派人来通报说,北面科尔沁部的王爷最近也在多次聚会商谈,进过他们打探得知,科尔沁的蒙古王爷接到盛京将军倭内的亲笔信,要求他们一彪兵马,协助奉天府剿灭吉林境内的一股红衣叛贼,几个王爷商议之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据奉天和吉林传过来的消息,红衣贼一步兵为主,且基本没有听说有披甲部队,同时由于红衣贼得到了流放边墙各处的汉人的响应已经将多个边门攻克。一旦科尔沁出兵,只要能够抢在倭内的前面占据各处边门,则到时候可以继续占领下去,如此一来,科尔沁的势力触角也就终于突破了柳条边的限制,得意伸入到松江平原。这一片更加靠南的肥美草原,不知道又能够养活多少牛羊,为科尔沁部养育多少控弦之士了。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即便最后科尔沁的战士迫于来自北京的压力退出去,诸位王公也少不了好处和封赏。这么多年来,虽然爱新觉罗作为东蒙古的共主随着多次的联姻,已经基本得到了草原各部的认同,草原和中土也一因为一个共主而合并起来都称为大清治下,可是实际上蒙古诸王还是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利,基本上还是和前明没有太多区别,蒙古人也依旧对中原的花花世界有着向往,对土地牧场有着渴求。满人的皇帝,同样留着科尔沁血脉的皇帝却不加体谅,甚至为了限制科尔沁部的展在松江平原一带设立了柳条边,虽然名义上是说为了防止汉人进入大清龙兴之地,可是谁都知道,这么远的地方,除了科尔沁的奴隶,哪里还有什么汉人。
这些龌龊都是很隐秘的,不能摆到台面上说的,那么同样的,如果科尔沁部能够借机把手伸到松江平原上去,康熙小皇帝也是不能摆在台面上说必须要给予相对的补偿来好商量的。
因此,科尔沁部拿出了对红衣义勇军李满江所部乎寻常的重视,通过动员,终于召集起了近9ooo名蒙古勇士,在大贝勒的率领下向克尔素边门进军了。
李满江在军事会议上表示,作为兵力弱势,战斗力强势一方,在敌人的优势兵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最佳的应对手段就是:任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以局部优势兵力汇聚在一起,各个击破,才是走向胜利的唯一希望。
因此,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李满江把所有的兵力和相关人员的家眷都集中到吉林城中,然后留下了5oo人给萧白朗指挥,负责防守吉林城,等待李满江回师。
而他自己则亲率余下部属3ooo余人,向西南进。
这一走,就是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