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解第三(003)(2/2)
公交车礼让座位只是道德约束,尚未上升到法律层次,没有绝对的应该不应该。道德标准只是道德,它不是法律,不能严格地按照字面意思来执行,这里还要考虑其他关键因素,强者谦让弱者是道德的根本之一。
有这么一个贴子:今天早上,回到人民医院病房的时候,隔壁病床的阿伯对我说,他今天搭102路公交车回医院的时候,由于车上人实在太多,而且他手上还留了置留针头,所以他非常有礼貌地请旁边的年轻人让座给他,结果那个年轻人反问为什么要让座,阿伯对年轻人说:“我患有高血压,现在要赶回医院打针,你看,我手上还留有针头……”
按照正常情况,那个年轻人应该会让座了,结果他还是不让,当班司机实在看不过眼,就开了车上的广播,请大家为有需要的人让座。其后,和年轻人隔了一个座位的乘客把座让给阿伯,阿伯在坐下来之前,对那个年轻人说:“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意思就是说,你将来也会老,也会碰到需要别人让座的时候。
很多网友认为帖子里不让座的年轻人太不懂事,譬如:“真的不知道那个年轻人听了老伯这句话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悲哀,若然有所悔悟,那这老伯就是他的恩人,若然仍是无动于衷,那这家伙也无异于行尸走肉、酒囊饭袋了!”
读者范先生认为,有些人不愿意给老人让座,很可能是反感老人蹭座。这些年关于老人碰瓷、老人摔倒被扶起还要诈钱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样的报道让部分人对老年人的印象变差,使得“尊老”这种美德没能延续下去。
社会上的确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有的老人将让座变成了一种自己应该享受的特权,明明自己没有必要坐下来,也非得要求别人让座不可。“有些乘客的确很累很需要坐下来,那么让不让座是很私人的决定,不了解个中原因真不好评判。”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是令让座者反感的,就是有时给需要的人让了座,却听不到一声“谢谢”。范先生说,一般情况下,给老人或孕妇让座,是一种道德要求,让座满足了老人或孕妇,也尊重了他们,但被让座的人,是不是也应该说一声“谢谢”呢?
“这也是对让座者的尊重。”假如受到帮助的人都不屑于响应这种道德互动,反而以为让座是理所应当,不让座就是不道德,就可以谴责甚至辱骂,那势必造成道德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道德平衡被打破,谁还会傻乎乎地干那出力不讨好的事?
因此他也建议,如果遭遇不让座,老人们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存在上述令人不容的现象呢?少一些指责,多一声谢谢,一定会使更多的中青年人自觉发扬给老年人让座的美德。
不要让美德成为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施加别人以义务,却不给予相应的权利,社会问题自然就会发生。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者,是否值得我们尊敬,切以为不可尊。原谅若不警告可谓是放纵,放纵也是一种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