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8章(1/2)
华夏的古代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农垦民族和游牧民族对抗的历史,如果以中原繁盛之地的归属当做结果的话,大多数时候农垦民族占据着上风,但有些时候游牧民族也会获得一些战果。
只是有一点必须有着明确的认识,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代表或者说统治者更新换代了无数次,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各领风骚,但是他们的对手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民族!
五千年的历史上,随着轩辕黄帝击败众多对手而傲然自立,汉民族的主要对手就换了一个又一个,曾经驰骋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有的经过岁月的磨砺蜿蜒至今。在历史上留下过印记的名字非常多,可是他们的对手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汉民族!
泱泱五千年,有载以来,不论经过什么波折与灾难,文明的历程从未断代,始终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保持着自身独特文化与价值观的民族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民族!
如果说汉民族作为农垦民族的代表,始终如一一直坚持在游牧民族面前的话,那他的对手变化的就有些迅速了。
秦史以前,记载的毕竟模糊,但是从无数史料中汇总,还是能大致总结出来,北方游牧民族朔源,似乎主要有五个民族:匈奴、东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那些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以上五族溯延下来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文化上有了极大的变化,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民族。而不是像汉民族,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一脉相承,始终如一,都是同一个“民族”。
五族之中,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似乎是夏朝的遗民……
《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就是上古时期提到的山戎、猃狁、荤粥等等,华夏史学家曾对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秦始皇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事实上因为由於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